章二六零 天粟花 殺仙師(1 / 2)

純陽劍尊 一任往來 2087 字 2020-05-28

凌沖瞧了幾眼,三個道士施展劍術倒是有板有眼,只是根本道訣卻未展露,瞧不出出自何門何派。以他如今眼里,只要是正道宗門出身,出手便可認出。三個道士所練可能只是粗淺的練氣法門,並未生成獨門真氣。比如太玄劍派有太玄真氣、太清門有太清玄始之氣,皆是獨一無二,門內秘傳,但有泄露,必要收回,引起一場殺劫。

玄魔兩道修煉,必有相應法門,獨門真氣,與心法配合,才能修成那一派道術。三個小老道並未得真傳,僅能御劍百步而已,便是王朝學全了太玄守山劍,未必就比他們差了,以凌沖如今眼光,自是嗤之以鼻。

三人試演了一番劍術,年級最長的道士笑道:「我師兄弟三個奉了恩師之命,前來金陵,乃是替恩師擇選有緣之人,前往京師,傳授正宗道術。只是法不可輕傳,恩師有命,唯有金陵二品之上諸位大人的子嗣,方有望拜入本門,得恩師真傳。」

另一個年級最小的道士續道:「本門乃玄門正宗,所傳以雷法劍術為宗,諸位少爺若是有意,盡可上前來,由我師兄弟三個為其摸骨,瞧瞧是否生有仙骨。只要仙骨天生,便可拜入本門,即便學道中途,不肯再學,只要不為非作歹,恩師亦不會追究,依舊安然放回。」

在場十幾位大員,大多帶了子嗣過來,有一子、二子、三子的,年歲俱都不大,見了仙家劍術早就心癢難搔,聽聞有機會拜入國師門下,就算學不到甚么上乘道法,有國師親傳弟子的噱頭,也足以獨步青雲,扶搖直上了。那少年道士話音一落,呼啦啦圍上十幾位官家少爺,嚷著搶著要拜入曹靖門下。

凌沖微微冷笑,仙骨之說本就虛無縹緲,依道家之說看來,欲入仙門,要有仙緣遇合,當年他便是偶得王朝傳授了太玄殘譜,才被葉向天看中,收歸門下。至於仙骨甚么的,總是些江湖術士用來騙騙凡夫俗子的橋段,身入道門,得了法訣,還要全力修持,淬煉道心。他現下手中每一部道訣,皆是驚天動地,也未練成純陽,缺的是一步步印證之功,與堅凝不懈的道心淬煉。

那小道士一說到仙骨,凌沖便知多半是糊弄這些紈絝子弟的了。朱春膝下生了三子,一股腦帶來,三個半大小子鑽頭鑽腦,想拜在曹靖門下。凌沖與朱春三子小時還在一起玩耍,有幾分情誼,不忍他們受騙上當,正要提點幾句。

只見那位年長道士目光忽然向他望來,目中滿是揶揄之色。他們組織這一場劍術大會,事先打過招呼,請諸位大員將自家子嗣帶來,若有仙骨,當場便可收下。場中十幾位少年,擠的不可開交,唯有凌沖老神在在,嘴角微有冷笑,顯得甚是突兀,被他瞧在眼中。

凌沖與那道士對望一眼,幾乎要出手給他一個下馬威,老父就在身邊,若一出手,必要暴露修道之事,不好交代,想了想,隱忍不發。好在那道士以為凌沖是故意不肯上前,還有幾分傲嬌之氣,看了一眼,就不加理會。

那年長道士伸手在各位公子哥頭頂一一摸過,十幾位大小少爺,倒有七八位生有仙骨,選中者歡欣雀躍,落選者只得黯然神傷。有那心思敏銳的,偷偷塞了一沓銀票過去,那道士不動聲色收了,便改口說方才摸錯了,還要再摸一遍。

有人出招,自然有人效仿,一沓沓銀票過去,十幾位公子哥都成了生有仙骨之輩,可拜入曹靖門下。那年長道士裝模作樣念了幾句經咒,每人傳了一道法籙,命其等雙手捧了,末了道:「諸位師弟如今受了法籙,便是本門弟子,七日之後,可隨我等入京,拜見恩師。」

那些公子哥想到自家能拜在國師門下,日後修行有成,飛天遁地,金槍不倒,殺得小紅、小黃、小綠在床上嬌吟一個個都露出傻笑。凌沖暗自搖頭,這等心性,放在太玄劍派,就是個做雜役也不會要。要么這三個道士欲借機斂財,要么便是曹靖自家確實胸無點墨,招搖撞騙。但究竟如何,還要再探究一番。

年長道士取出一只玉瓶,傾出十幾粒火紅丹丸,命兩位師弟分發到每一位大員手中,笑道:「此丹名為極樂丹,乃是家師采三十六位名葯,爐中運用日月五行,鍛煉九九八十一日,雖不能長生不死,卻可祛除頑疾,常保青春。以此奉贈諸位大人。」

諸人聽聞,立時睜大了眼去瞧那一顆小小丹葯。玄門煉丹之術,舉世莫及。聽聞曹靖所以能坐上國師寶座,皆因煉的一手好丹葯,聖上服用之後,甚是滿意。國師出手,定然不同凡響,有人忍耐不得,當即一口將丹葯吞了,連水都來不及喝。

當下便有數人將丹葯吞服,片刻之間葯力發散,面色紅潤,精氣倍增,大呼神奇不止。凌真也十分意外,見此葯不似有假,卻不服用,珍而重之包裹了起來,自語道:「回去給母親大人服用罷!」凌沖隔著雖遠,略一聞嗅,只覺這極樂丹非是好路數,見老父將葯收起,不好強奪,唯有從長計議。

收弟子、贈丹葯,今日曹靖別府之會便告一段落,諸位大員各自歸家。凌真十分開懷,沒成想凌沖對三位道士的飛劍之術全然不感興趣,也未貿然拜師,又得了一粒保養精氣的靈丹,獻與老母親,也好讓她老人家身子壯健,長命百歲。

凌沖既知那丹葯非是好路數,自有對策,趁著凌真歸家更衣之時,暗中將那極樂丹掉包,用一粒太玄門中賜下的補氣丹替換。又對凌真說道:「父親,我聽聞玄門外丹俱都葯效猛烈,祖母年事已高,恐怕虛不受補,還是請來那位清元道長瞧瞧,再服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