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勸說(2 / 2)

尋唐 槍手1號 1635 字 2020-05-28

白敏中一怔,有些尷尬地看了一眼丁慈,半晌才道:「大概有七八十萬貫錢吧!」

「還真是不少!」丁儉失笑起來:「能比得上我在河中任刺史時的一個府的收入了。可是岳父,荊南節鎮地盤要大得多,人丁更是十倍以計,為何收入這么少?只怕不是收入少,而是收入入府庫的少啊!整個荊南,絕大部分的收入,都進了白家,丁家還有大大小小的豪紳的腰包了吧?」

白敏中與丁慈兩人都惱火地盯著丁儉。

「那我再問岳父,這八十萬貫之中,有多少是用在了荊南的老百姓身上了?」丁儉卻是不以為意,接著問道。「比方說建橋修路,興建水利,整修河道,輔窮濟困,興辦學堂?」

屋里一片沉默。

丁儉長嘆了一口氣。

「這一次我回來,走的官道,破爛不堪,比之七年之前,還要不如。荊南啊,魚米之鄉,可沿途之上,乞丐隨處可見,衣不蔽體者比比皆是。即便是江陵府中,此刻如果我們去街上走一走,無家可歸者,只怕也是隨處可見。」

丁奉干笑了一聲:「總有一些懶漢不思勞作,總有一些人不善經營,這與你判定的李澤必勝,又有什么關系呢?」

「三叔,怎么會沒有關系呢?」丁儉苦笑了一聲,道:「先前我跟幾位長輩說了,去歲朝廷收入七千萬貫,您可知道,李相在民生之上投入了多少錢嗎?」

「多少?」

「接近兩千萬貫。」丁儉道:「這些錢,便用在了我說的修橋鋪路,興建水利,輔窮濟困,興辦學堂之上。」

眾人再一次驚嘆無語。

「其實在七年之前,北方除了極少數地方之外,還困頓無比,比我荊南大大不如,但七年過去了,當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親眼目睹了這一切,所以,我死心塌地的決定為李相效力。因為我看到了希望。」丁儉由衷地道:「你們沒有去過北方,所以壓根兒就體會不到這一切。你們可知道,去年朝廷收入七千萬貫,到了最後,節余多少嗎?」

無人答話。

「朝廷最後節余不過兩百萬兩而已。」丁儉笑看著諸人:「很吃驚吧?最初之時,我也不解,朝廷掙錢多,但花錢的速度更快,錢花在那里了?除了養軍隊,官吏之外,剩下的錢,全都花在了老百姓身上了。這是我見過的最徹底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用李相的話來說,朝廷富不如百姓富。」

「為什么我斷定李相將來一定會贏?因為民心。」丁儉在屋里走了幾個圈子,道:「北方的老百姓們富了,富了之後,他們就想守住自己的家業,守住他們奮斗得來的果實,所以,他們不能容忍失敗。他們堅定地支持朝廷,支持李相,因為支持這些,就等於支持他們自己將好日子就這樣過下去,而且能越來越好。士兵們作戰,不僅僅是為了朝廷作戰,也是為了他們自己作戰。」

「岳父,父親,反觀我們荊南呢?」丁儉嘲諷地看著兩位長輩:「荊南富的只是少數人,窮困的是大多數,如果敵人打過來,老百姓憑什么要為我們賣命呢?他們根本就沒有什么可守護的,在他們看來,我們失敗了,他們只不過換一個主子而已,過去怎么過日子,以後還不是這樣過?」

「荊南還算是能勉強活得下去,而現在偽梁的統治區域之內,卻連勉強過也是過不下去了。」丁儉道:「朱友貞,代超為什么拼命向南,因為他們要掠奪南方來補他們轄下的大窟窿,可是誰都清楚,這樣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可以長久嗎?你們當真相信,一旦投降了偽梁,只是拿一點錢糧就能解決問題的,那是一個無底洞,就算將我們所有的積蓄都投入進去都填不滿的無底洞。現在還是和平時期呢,一旦朝廷發起了統一之戰,他們對南方的掠奪只會更甚,那時岳父與父親准備怎么應對?荊南有那么多的錢糧嗎?」

白敏中沉默了片刻,看著丁儉道:「大郎,你說得也有道理,但是你也要明白一點,那就是我們與李澤所實施的政策是格格不入的。就算如你所言,我們與朱溫結盟,最終會讓我們白丁兩族遭殃,可歸順李澤,白丁兩家便會幸存嗎?你在河中是怎么做的,我們可也清楚得很。」

「岳父,大勢所趨,潮流所到之處,誰也無可避免,像現在我們兩家這樣把一地當成自家私產的事情,是絕不可能延續下去的,這樣的情況,也不過是近二十年來才出現的,只要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出現,這樣的事情,便絕不會被允許。」丁儉道:「現在轉身,還來得及,現在轉身,我們失去的不過是土地,是在地方上的權勢以及對他人生殺予奪的大權而已。」

「失去了這些,白丁兩族何以延續輝煌?」丁祥反問道。

「何不看看金滿堂!」丁儉冷笑:「他以前只不過一區區鹽商,現在呢,他把自己龐大的生意與整個朝廷綁在了一起,那才是真正的與國同休。與他的眼光比起來,我們就是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