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四章:爭奪(2 / 2)

尋唐 槍手1號 1667 字 2020-08-16

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統轄下的左武衛。

他是左武衛的最高軍事長官,但左武衛的義興社總負責人,卻並不是他,而是朝廷派遣的監察官。

每一個月,左武衛都會集中所有的義興社員進行宣講活動,即便是他,也不能例外,這樣的宣講會是必須參加的。

如今的左武衛,軍官九成以上,都是義興社員,普通的士卒之中,義興會員,亦占有相當的比例。

軍營之中,到處都張貼著義興社的宗旨之類的標語。

這與那些宗教到處宣傳教義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地方在於,一個是虛幻的,另一個卻是扎扎實實的在人世間踐行著。義興社不要百姓奉獻,相反,他們在努力地為百姓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到春耕秋收的時候,義興社會組織人手去幫著百姓伺弄庄稼,水澇旱災的時候,義興社會組織人手去抗洪抗旱。

當了幾十年軍人的李存忠,很清楚早年軍人與百姓,似乎天生就是對頭,百姓怕當兵的,有時候比怕匪徒還要多一些,但現在,這種情況再也不復存在了,至少,在他駐扎的甘州,這種情況完全被顛覆了。當地百姓信任軍隊,信任官府。

甘州百姓原本也是信奉宗教的,但現在,卻是越來越多的人不再信服了,義興社在與宗教爭奪民心的無聲戰斗之中,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而這,不得不說是義興社數年如一日的苦功。

似乎薛平說得還真有道理呢?

說到了義興社,李存忠突然想起來他們代表團低達長安之後,籌委會給他們下發的一些簡報中的內容。

這些內空是供所有代表團先期熟悉,討論的。里面的很多事情,在李存忠看來,簡直就是翻天覆地的,對他這一生的價值觀產生了根本性的沖擊。

「薛督,韓公,你們說說,李相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不解地看著兩人:「到了李相這種地位,在我看來,當然是集大權於一身,一言九鼎,言出法隨,可李相如今的做法,實在是讓人看不懂啊?他居然要放權,要將自身的權力下發給義興社?這是一種試探嗎?我們要不要上書給李相,表明我們堅決支持李相的決心?」

聽了李存忠的話,薛平忍不住笑了起來。

「存忠,你又想多了,據我對李相的了解,這不是什么試探,而是李相根本就准備這么做。」

李存忠惴惴不安:「我見過想法設法為自己加權的,沒見過迫不及待地往外推權力的。這個什么義興社常委會,委員會是些什么東西?我至今也沒有搞懂。」

韓琦喝了一口酒,沉默了片刻才道:「這也正是我最佩服李相的地方。李相認為,一個人再英明,再睿智,也及不上一個團體的英明和睿智,所以他認為,用一個團體來共同執政,比起一個人大權在握,一言九鼎,對大唐這個國家會更加的有利。他謀的是大唐的萬世之利,而非一時一刻之利。一個皇帝有可能變成一個昏君,但這樣的一個委員會,全體昏庸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

「六名常委加上皇帝共同執掌大局,三十二名委員參與重大決策,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需要在義興社全體大會之上得到三分之二以上人的同意才能實施。」薛平緩緩地道:「這些治國方略,的確是聞所未聞,前無古人,開了治國之先河,但我在仔細研讀之後,卻覺得當真是奇妙之極。」

「經濟發展委員會,軍事委員會,紀律監察委員會,情報委員會,文教衛生委員會……李相將手中的權力一個個地分割到了這些委員會中,各個常委每個人手中都握有實權部門,這的確是對其形成了實際上的制衡。」

李存忠道:「以李相的威望,我不覺得這些人到時候有勇氣對抗李相。」

「倒也有道理。但李相有這樣的威望可以讓所有人服氣,再往後呢?」薛平笑道:「當一個制度成形並且穩固之後,越往後,他的威力便會愈加顯現的。李相能夠憑借自己的威望壓制所有人,但下一個人呢?」

「李相的繼任者,絕對沒有這樣的能力再一呼百應了,那個時候,便只能商量著辦,妥協著辦了。皇帝一言,抄家滅族的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存忠,這對於我們這些身份有些尷尬的人來說,是不是很重要?」韓琦笑道。「這本身便是李相設計這套制度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