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1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367 字 2020-08-14

第五十八章方法論

有沒有好處的確有,邊州軍費不再緊張,解州只管產鹽不管運輸,自然有一大幫商賈屁顛屁顛地往外拉,朝廷保證了稅收不流失,不被截留。

沿途十幾個州,大家都有了便宜鹽吃。

只是辛苦了那幫子商人而已,為了利潤這也是應該的。

再到後來,鹽引變成鹽鈔。

不打戰了,糧草不急,大宋祖制,天下銀錢匯京師,那就貨物運到京城交割,在汴京換鹽鈔,再去產地提貨。

宋朝人發明鹽鈔的時候,自己都沒有想到過一個問題。

鹽在這一圈商業循環的過程中,充當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這東西是實實在在擺在那里的,鹽鈔對應的紙面價值,與鹽產量是直接掛鉤的鹽在這時,就變成了極有信用,硬梆梆響當當的准備金

有了這個,鹽鈔的性質開始轉變,轉變成什么貨幣這個性質,遠比提貨單重要了一萬倍不止

終宋一代,鹽鈔的信用度,遠比同期的交子,會子為高。

直到蔡京敗壞鹽政。

這娃對經濟一竅不通,將鹽鈔變成期貨證明,然後待到大量舊鈔無法兌現的時候,發行新鈔折價兌舊鈔,鹽鈔變成了朝廷敲剝商人的工具。

可以說蔡京就是上天安排來到這個世界上來特意加速大宋垮台的。

除此以外,大宋不殺士大夫,士大夫們就很囂張,地方政府的官員們各種名目的費用多如牛毛,極大地阻礙了商品和經濟流通。

大宋的高層,皇室,不少的有識之士都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不過都拿這個沒有辦法。

地方利益集團的阻力太大,各種辦法根本沒法執行,鹽鈔已經是在戰爭逼迫下取得的極大進步了。

再要逼迫,地方官員就敢鬧,那么多編制外邊的胥吏誰來養地方政府不要維持運轉了理論上一個州縣,拿朝廷俸祿的人就那么點,朝中大佬誰不是歷練出來的不會真以為只靠拿俸祿那點人就能統治地方吧這些人的祿米何來不都得我們自己找轍

蘇油和史洞修一邊聊天一邊思索,隨行的娃們一個個眼睛發亮。

比如張麒,他完全沒有想過,這世界上還有這么一套規律在運轉。

鹽鈔的壞處有沒有呢也有。

首先因為它是和鹽掛鉤的,不是所有商人都願意老老實實賣鹽,更多的寧願在邊州或者汴梁就地轉手套現。

這就催生了鈔引兌現業務,汴京的大財主一邊大肆打壓鹽鈔價值,掌握大量鹽鈔,一邊控制市場供應,哄抬鹽價。

總之,怎么賺錢怎么來,國家,朝廷,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邊去

宋廷是一個溫和的朝廷,這事情要是換到大明蠻清,輕輕一張紙下來,無數人抄家滅口頭落地。有一萬種辦法逼這些吃人的老虎乖乖吐出來。

宋廷沒有那些辦法,稍微一動作朝堂便鬧得烏泱泱的,於是只好在汴梁設了一個鹽倉,派了倉大使,引入國家調控機制,鹽價三十五文一斤以下時,那不管,一旦超過四十文,國家便要加入賣鹽的隊伍中,和豪商們爭奪定價權。

蘇油越想越冷,心底暗暗點頭,有朝一日等老子得到機會,總要好好收拾這幫蛀蟲一通

然後邊聽史洞修笑道:「要說商務通達,以我川峽四路為最。我們雖然用的是鐵錢,交子,但是得益於稅務開明,因此一直繁盛。」

「聽說大人們正在議稅法,四路之外管不著,四路之內,只收一次地稅,一次行稅,途中不得再苛索。賢侄你看著吧,我們西川,尤其是夔,瀘,嘉,眉到成都這一線水道,還有得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