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類人(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257 字 2020-08-14

無數的作品被學者們翻譯、介紹和注釋。由波斯文、古敘利亞文、希臘文,譯成阿拉伯文。

活動從***教歷一百三十六年持續到四百年,中間經歷了兩百多年的時間,最鼎盛的階段在麥蒙時代,即***教歷一百九十八年到三百年間,幾乎剛剛一百年。

麥蒙在都巴格達創建了國家級的綜合性學術機構「智慧宮」,由翻譯局、科學院和圖書館組成,統一組織和集中領導全國的翻譯和學術研究活動。

智慧宮以重金延聘了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近百名著名學者和翻譯家,集體從事譯述、研究活動,對用重金從各地所搜集的一百多種各學科古籍進行了整理、校勘、譯述;並對早期已譯出的有關著作進行了校訂、修改和重譯工作。

在譯述過程中,因為翻譯和研究緊密結合,阿拉伯人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相關的研究,時間上可追溯至公元前數世紀的中古時期;空間上跨越了亞、非、歐三大洲;內容涵蓋語言、文學、星象學、宗教學、哲學、歷史、藝術、政治學、法律、數學、醫學、天文、自然科學等各門學問。

加上阿拉伯自身展出來的物理、化學、建築學、文學、地理……最終讓當時世界各地的文明成果,匯聚於一堂這就是對世界文化影響至為深遠的「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

這項運動,因為突厥人的入侵,開始猛然衰落,在伽色尼出現危機後,徹底地戛然而止。

庫羅和艾爾普很尷尬,面前這位年輕的城督,看得出來非常的溫和,但是似乎特別喜歡欣賞他們尷尬的樣子。

庫羅說道:「尊敬的城督大人,作為安拉的意欲者和列聖的繼承者,求知就是我們的聖戰,學問就是我們的生活。大攻城車並沒有給城督的戰爭帶來任何不利影響,你這樣定位我們,顯然有失公平。」

大攻城車的原理蘇油不稀罕,大宋任何一個制作秤桿的木匠都遠比在座三人有經驗。蘇油的理工體系,圖示法非常清晰,將杠桿原理的圖示一畫,公式一列,幾乎都不用翻譯,庫羅和艾爾普就知道眼前這位城督的物理學知識,並不亞於他們。

蘇油感興趣的是一些古代圖畫上沒有描繪出來的細節,比如要將三十斤的石頭籠子,甚至一個人上百斤的屍體投入城中威脅敵人,就算力臂長度為十比一,那也需要在杠桿的支點處承受數千斤甚至瞬間上萬斤的重量。

那么問題就來了,什么樣的木頭桿子,能夠在一個支點承受如此強大的力量,反復承受其急劇變化和釋放後,還能保證使用壽命?

就好像後世中國復制出的《夢溪筆談》上所提到的神臂弓,射程沒有達到書中所說射程千步,有效殺傷范圍數百步一樣。後世英國劍橋大學的歷史學家們,也同樣沒有復制出實戰效果如此驚人的大投石機。

原始材料強度不夠,那么古人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做到這一點的呢?

古代的科學家們,更像是奧數學生,要用低層次的知識儲備,解決高層次的數學問題,其中的智慧,每每讓蘇油嘆為觀止。

蘇小妹在得到祖沖之的《綴術》後,和蘇油書信往來,兩個人整整花了三個月時間,才將祖沖之的兒子祖暅,利用劉微的牟合方蓋原理和等冪等積定理,求得球體體積的辦法推演出來,其思路之巧妙,方法之合理,讓蘇油除了服氣,還是服氣。

說句不好聽的,蘇油在沒有前人的直接傳授下,復制劉微和祖暅的思路,利用漢代人的數學知識,證明得牟合方蓋原理和球體體積公式,雖然僅僅是翻譯,但是其成就感,絲毫不亞於寫出一自己滿意的詩歌,更遠過打敗西夏七萬大軍。

從這個意義上講,蘇油與庫羅和艾爾普,其實是一類人。</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