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湖(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382 字 2020-08-14

蘇迨痊愈之後,蘇軾買了度牒一道,將蘇迨贖身,同時「剃度一人,仍告於觀音前」,以此人為蘇迨的替身。

並「舍絹一百匹,造地藏菩薩像一尊」供奉起來。

一家人如今說起這件事情,都是既唏噓又感慨。

一個眼神靈動的漂亮小侍女上前給蘇油斟茶,蘇軾說道:「對了,這位是我收養的常侍,還是姓王,叫朝雲。」

蘇油看到小姑娘頭上還是雙丫,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蘇軾看著蘇油的表情:「小丫頭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在杭州也有些名氣。我喜她氣質,便與她贖了身。」

後世網絡上蘇軾被黑慘了,其實朝雲十二歲進蘇家時只是侍女而已,十八歲才被納為妾侍,並非很多人印象里那種摧殘幼女的狂魔。

不過這些蘇油也不清楚,只警告蘇軾道:「大宋律令,女子十四方可嫁人,你納常侍我不管,但是今後不管是替她擇人婚配,還是那什么,須得成人之後。」

蘇軾如今估計也沒那心思,大咧咧地道:「你想多了,朝雲就是聰穎靈慧,我不忍她陷入泥塗無法自拔而已。」

呵呵呵……想多了,那我們走著瞧好了。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古人就是這樣,兩叔侄能在各自赴任的路上相遇一場,這就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

互道珍重之後,旅途還得繼續。

不過大蘇在杭州交往下的朋友和仰慕者真是太多太多,蘇油理所當然地要把這些關系拉攏起來。

這些都是後話,蘇油並沒有急吼吼地趕去杭州接印,反而在蘇州停了下來,等待後邊大型機械隊伍的同時,考察太湖地區的水利工程。

太湖地區得天獨厚,水利目的說白了就十個字——低田無水患,高田無旱災。

要做到第一條,就必須設立相應的給水,蓄水,以及排水的工程。

在太湖西邊,興修陂塘,造渠引水,從高到低,形成灌溉水網,一路滋潤南北兩邊的高地,最後匯集於東面。

在太湖東邊,地勢低窪,則要修建攔水壩,避免漫浸之患,保護農田。

同時還要拓寬河道,防止淤塞,在東西走向的數十條自然河流間,人工開挖無數的南北調水渠,這樣可以調配水源,以及各出水河道的水力,防止局部災害。

之後才是交通和阻攔海水。

令蘇油匪夷所思的是,號稱水鄉的地方,如今的水利工程,一大半竟然是為了抵御旱災!

這就還要修建水閘,江口水源引渠等調節工程,解決引潮和蓄潮的所需,保證無論旱澇,太湖都有水可用。

可以說,太湖工程,與都江堰一樣,其實是一個從先秦一路貫穿到大宋,體現出華夏民族高度智慧的千年大工程。

蘇油與郟亶站在姑蘇山上,身後是張麒和蔡京。

郟亶展開手里的地圖,結合眼前所見的大水面,對蘇油講解整個太湖地區的水患成因:「運帥你看,太湖古稱震澤,水網密布,古有進出河道兩百六十多條。」

「入水口主要有二,一條在這里,西北方向,這里有荊溪百瀆;」

「另一條在西南方向,有苕溪七十四瀆;」

「而出水口,古有吳淞,東江,婁江三大主河,合稱為太湖三江。其中東南方有震澤七十二港,有進有出;東面有吳江十八港,均為出湖港浦。」

「依托自然水系,從秦漢時起,沿湖低田,開始築堤圈圩;沿江高地,逐漸引用江水;北部洮滆兩湖的湖濱,開始6續興築陂塘。」

「到南北朝時,西部金壇以東,修築了單塘、吳塘、南北謝塘等較大塘堰。東部常熟高鄉,濱江開鑿二十四浦,通夏秋江水潮汐,資灌溉,無旱憂。」

「隋唐年間,潤、常、蘇都有了灌溉排水工程。唐元和八年,在常州西開孟瀆,北通長江、南接運河,計四十一里,引江水溉田四千頃,並通漕運。」</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