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1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350 字 2020-08-14

第七百四十章安和圩

「如今河湟重新安定,蜀中私茶園功不可沒。取消榷禁之後,雖然直營收入降低了,但是稅收增加了啊,而且蜀中產茶量大大增長,不但茶農們獲利,地方經濟提振,而且朝廷所得稅收與直營收入相比,也有日漸追平的趨勢。」

「再說了,就算是填了漢人的私井,忠、萬、戎、瀘這些夷人地區,小井依然很多,這些又何如止絕?難道不需要增設崗哨,禁止其走私?那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西南夷,會沒有怨氣?」

「陛下,真要如此,只怕是得不償費。」

趙頊點頭:「愛卿是個明白人。」

沈括拱手道:「其實蜀鹽的道理,和蜀茶一樣,或者更重要。關於蜀茶禁不禁榷的爭辯,蘇少保之前的奏章里,說得非常清晰明了,事後諸多後果,也一一如其所料。蜀茶禁榷,尚且這么大的為害,何況蜀鹽?」

……

次日,趙頊下詔,平息了關於蜀鹽禁榷的爭議,同時解釋了登記車輛,編制號牌的原因。召中書議論收取養路費的可行性。

呂惠卿非常開心:「存中啊,你是用了什么辦法,讓陛下立即同意這兩件事情的?」

沈括拱手道:「聖主可以理奪,不可以言爭。若民間車輛當真可以用於軍事;遼鹽,西夏鹽,瀘州鹽當真能夠禁絕走私,沈括自然也是不敢不贊成的。」

「但是這兩件事情分明行不通嘛。所以只要解釋清楚了,陛下英明,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呂惠卿對沈括稱贊了一番,轉身就上奏趙頊,沈括精明事理,考察兩浙路的差遣辦得非常好,請陛下同意其繼續查看河北西路。

趙頊覺得這個主意好,於是升沈括做了知制誥,河西察訪使。

轉眼之間,沈括就被呂惠卿安排了一個明明白白。

……

蘇油還在巡視,看過了船塢,沿著松江一路往上,就進入了太湖流域。

蘇油只負責提供技術資源,如今蔡京也算是在管理上上路了,因此由他負責上游水利工程的收尾鞏固,以及南北溇港圩田,太湖下游疏浚引流工程,這種過筋過脈的硬骨頭,蘇油只敢交給郟亶這樣的真正專家。

環太湖周邊,所有的溇港與太湖的接口處,都要替換成清一色的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設施,蘇油的意思是一次投資,見效起碼得百年以上。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整個太湖溇港,是從上游引水入渠,然後輸送到環太湖周邊的高地,形成水網流向太湖,再此過程中灌溉水網中圩田的大工程。

太湖流域主要是西北風,因此所有溇港開口都是西南-東北走向。如此被季風推動的水流,帶來的南岸泥沙淤積,全部集中在溇港的東南一側,不會正面淤堵溇港入口。

而每一個溇港的出水口,都會比在圩田中的干渠收窄很多,形成束水效應,水流度在出口出猛然增快,直接將湖流堆積在出口處的泥沙沖走。

類似的巧思多不勝數,理工最重實踐出真知,這些都被工程技術人員總結出來。

當年祖宗們這樣做,是從實踐中試驗出來的,而今列為了研究課題,大部分問題,理工人員們已經弄明白了其理論依據是什么。

太湖開整治工程,不僅僅是為了造田,同時還要提升大宋的大型工程統籌能力,水利理論研究水平,讓氣候學,水文學,統計學,財會學等多學科齊頭並進。

一處溇港出口處,郟亶正在給蘇油講解結構。

出口的兩邊都是高堤,這里是直面太湖的第一道防線。

高堤上是桑林,棉田,水口處則是7字形的石圍,保護水口。

沿著高堤朝溇港內走一段,才是閘口。

閘口兩邊是混凝土的水泥預制件設施,各有深槽。

看護閘口的村民,給蘇油演示如何安放水閘。

水閘是長達四米,厚達十五厘米,寬度四十厘米的厚實木板,一側兩頭安裝這巨大的鐵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