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後(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375 字 2020-08-14

棄祖考忠順之圖,煩朝廷譴懲之征。

天軍委怒,降布雷霆,鯤翼長驅,平消逆跡。

抒罪追尤,在所詘削。

今上章致悔,痛察自新,休放兵甲,解散王廷。

守州戎馬,請押營中候行,以遵天命。

構亂領,願就界斷遣,以謝朝聽。

虔命守封者,可保於遐福;生事干紀者,必蹈於後禍。

皇宋綏懷萬國,不異遠邇。

罪邦奉呈圖冊,宜盡根刷。

慚表明罪,永安虔服。

黔黎守業寧居,勿相自擾;州縣界土藏封,靜待清時。

錄籍歸化,奉永土於上邦;挽璽投誠,服檻車於京闕。

咸使周聞。」

交趾,納土降宋!

……

升龍府城中,有一處四方小湖,名為靈沼池。

靈沼池中有一座小寺廟,建在一根大石柱上。

石柱直徑四尺,離水一丈,象征花梗,寺身小巧,方圓只有一丈,說是寺廟,不如說是一間兩層小樓來得合適。

四邊微翹的屋檐構成花瓣,使寺廟整體如同一枝蓮花,亭亭玉立立在靈沼池中。

寺正面檐下懸匾,匾題「蓮花台」。

靈沼池為方形,池周磚砌欄桿。寺為木結構,亦方形,四面帶廊。

寺廟建於三十多年前,相傳當年李太宗年高無嗣,一天夜里,夢見端坐在荷葉上的觀世音菩薩手托嬰兒,立於水池中的蓮花台上。

不久,李太宗娶了一位年輕的農家女為妻,她後來為李太宗生了個男孩,竟然與夢中男嬰一模一樣。

於是李太宗於是下令,仿出水蓮花建寺,以世代侍奉觀世音菩薩,取名延祐寺。

而升龍府的人,習慣叫這里蓮花台。

6地與寺廟間,有一座小小的石橋比階相連。

李道成和黎文盛一起來到這里,沿著石橋進入寺內。

一位中年婦人,正在對著觀音像誦經。

聽到身後的腳步聲,婦人轉身:「太師,侍講,宋人如何說?」

李道成低著頭:「宋人拒絕了我們的請求。」

婦人面容瘦削,年輕時想必也是美人,然而戾氣太重,年紀不大,眉間口鼻間就有了深刻的皺紋,讓本來姣好的臉龐變得刻薄狠厲。

聽聞宋人拒絕了請求,婦人立刻叫了起來:「那就作戰!死戰!叫李常傑渡江勤王!升龍府人人放軍器,出府庫珍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李道成沒有看她:「年前興兵,我苦勸娘娘開不得此仗,是娘娘聽李常傑蠱惑,執意為之。」

「軍興之後,我也曾勸娘娘開放府庫,獎賞激勵邊州士卒,娘娘讓陛下以萬壽節所需靡費為由,予以拒絕。」

「如今娘娘欲得勇夫,可知大越勇夫,已經盡數死在富良江北了!十萬人!整整十萬人啊!」

婦人就是黎太後:「太師你危言聳聽!前日大越不是還反攻宋軍,江上不過兩艘戰艦而已,只要我朝軍民齊心協力,哪里就破不得?都是你們不盡心!不盡力!」</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