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555 字 2020-08-14

廠里的管理層是眉山人多,口味偏川中口味,連涼拌豬頭肉,涼拌兔丁,小泡菜都有。

石鍮介紹道:「這里有我們自己的三產,種菜,養豬,養牛羊,造醬,這些都有農場負責。」

蘇油嘗了下涼拌兔丁,驚喜道:「這個真真是眉山味道,一點點都沒變!薇兒,快嘗嘗!」

吃過飯,蘇油又去廠部大樓,聽取冶州建設匯報。

這是一個以鋼鐵為依托的大城,外圍還涉及煉銅,銀,金,錫。

再外圍是為冶金業和軍工業提供支持的三酸兩鹼化工廠,炸葯廠。

再外圍是五金加工。

再外圍是選礦,洗煤,煉焦廠,煤氣廠。

再外圍,是各種三產。

這是一個全新的移民城市,如今連職工帶家屬,以及從地方上吸收的一些三產人員,總人數已經達到三萬。

除此之外,這里還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基地,有專門的勘探院,冶金研究所,化工科研所和船舶設計院。

科室成員骨干,很多都是四通商號在蜀中收養的二代和三代孤兒,這些人對四通和蘇油的感激崇拜之心是不言而喻的,聽聞蘇油和石薇來看望他們了,紛紛擁出院所來迎接。

設計師經常畫圖,做實驗,寬袍廣袖的不方便,蘇油給他們設計的內裝就是軍中的襯衫,外邊是修身的長褲,外套是開領長袍,還有保護頭的布帽。

加上不少研究員鼻梁上還架著眼鏡,一群人涌出來,蘇油還以為自己又穿越回八十年代國營大廠的研究部門去了。

然後一群後世科研人員模樣的年輕人齊齊跟蘇油拱手作揖,蘇油這才緩過神來,沒回去,還是在大宋。

設計院是一個大區,除了幾棟鋼筋水泥的設計大樓,中間還有一個巨大的廣場。

廣場外圍是一圈跑道,跟後世操場一個樣。

科研人員每天早上也要跑步,做體操,這兩樣是硬性規定。

閑暇時他們也玩橄欖球,捶丸,蹴鞠。

設計樓與後世設計樓也相似,就只差了中央門樓上邊的大五星了。

在管理大樓邊上的禮堂里,蘇油為研究所今年榮獲現者勛章的幾位年輕人頒了勛章。

其中有大型板材蒸汽燙彎成型技術的明者李清源,人字形鐵路岔道和扳道器的明者詹文光,銃管內表面滲碳技術明者吳春靜,還有一個不務正業的,明明是水泥研究院的研究員,卻明了陶瓷注漿成型技術的劉師道。

獎給他的時候,蘇油還問:「我要的筋囊壺,你爹給我做出來沒有?」

劉師道一臉赧笑:「快了,快了……」

這娃是讀書人,愛好卻是制壺,蘇油在宜興丁蜀鎮搞出紫砂壺之後,備受文人追捧,當地文化人也投身其中參與設計,到如今已經出現了十八種經典器型。

裝飾手法也出現了很多種,包括堆繪,彩繪,鏤雕,鋪砂……

然而最受追捧的,都不是專業人士,反而是文人業余愛好者們拿象牙簽子剔雕出來的帶書法和繪畫的作品。

蘇油也是玩友之一,擅長剔的是蘭石,竹葉和菖蒲,也時常和兩浙路的高端玩家們交流收藏。

劉師道的父親是筋囊器高手,這種器型的特點就是線條復雜,玩的是等分和對稱,全手工制作是異常困難的。

後來舉家搬遷到丁蜀鎮後,劉父繼續做青瓷,偶爾也做做紫砂壺玩。

劉師道明了一種方法,用石膏將父親制作的紫砂器倒模,然後在空腔中注入泥漿,等到石膏吸收完水分後打開模子,加工修整之後就是胎體。

再安上壺嘴和壺把,手工繁復的筋囊器,被這娃搞得都能夠批制作了。

市場上出現了三個一模一樣的壺,接著劉父很快就被收藏家們告到了蘇油這里。

蘇油從三個壺身上找到了蛛絲馬跡,其中兩個,有模具接縫處泥翅後修痕跡。

是仿品,但是泥料又是老劉精制的同一款老泥料,這個做不了假,那必定是劉家出了內賊。

老頭一輩子都是老實匠人,得知真相後便要大義滅親,是蘇油將這小子救了下來,送去了理工學院研究水泥。</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