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478 字 2020-08-14

好辦法!

王珪最慘,眼看著相之位已經十拿九穩,結果這條陳將他即將到手的大權唰唰唰分成了三份!

可王珪是出名的三旨相公,上朝「取聖旨」,結束「領聖旨」,回中書宣布「得聖旨」的人,他能有王安石那樣的魄力和膽量?

吳充此刻心里充滿了極度的快感,這份條陳簡直就是給他報仇雪恨的鋼刀!

你王禹玉不是一心排擠我,想要爭奪這個相之位嗎?這回好了,這條陳要是得到執行,老子就是大宋最後一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你不是稀罕這個獨灶,忌憚蘇油入朝,心心念念要搞蘇家人嗎?這下蘇明潤直接將灶台給你掀了,另打一口三眼灶!

這要不是還在面君,吳充只想捧著肚子仰天大笑,問一聲——看蒼天繞過誰?!

不過都是老成精了的人物,吳充當即拱手,一臉的義正辭嚴:「國朝百年積弊,以官制為甚。三冗之中,冗官為害最烈。政令不暢,上下不知,疊房架屋,人浮於事。」

「有識之士如范文正公,王舒公,都曾經考慮過改革官制,但是實在是牽扯的精力太大,在邊境不寧,國庫虛乏之時,當然是眉睫之患為重。」

「要說起這些年的財政,的確是豐裕,這道條陳里有一點說得很好,就是朝廷的氣局。」

「抱著一個小朝廷的氣局做事,怎么還敢與強漢盛唐比肩?」

「就老臣看來,這條陳端是大氣,恢復三省六部之制,各職各有司業,職責明確,上下通達,朝廷方可如臂使指,地方也有制可循,不至於再出現公文都不知道往哪個衙門送的情況。」

「不過臣年老力衰,當不起此等大事了。」

說完將手向王珪一擺:「王禹玉少掇高科,以文章致位通顯,不出國門而參預大政。自熙寧初年開始,連續為皇室起草詔書十八年。朝廷重大的典制策令,多出其手,對我朝典章,諳熟於胸。臣薦王相公主理此事,定然舉重若輕,終克大業。」

終你大爺!克你大爺!這一刻王珪只想破口大罵。

趙頊點頭:「條陳里說《唐六典》和我朝制度需要並舉考查。我的意思是這樣,既然王相公你推舉蘇頌,那就讓他修造《唐六典考會》;而相公你呢,便負責編撰我大宋《六朝會要》。」

「按條陳中所說的來,先做好准備,從中書六部開始,一步步深入下去,你說呢?」

陛下你都舍得下每年三百萬貫的開銷了,就是決心已定,那我還能說什么啊我?

王珪這一刻心里在默默流淚,躬身施禮:「得聖旨。」

走出殿門的這一刻,王珪算是領教了蘇油的老辣。

這人的心思手段與年紀完全不符,解決問題根本不和你在細節上糾纏,也根本不按你的設計應對。

你在給他出題的時候,他同樣在給你出題,你出給他的題,他能解,他出給你的題……這尼瑪可怎么解?!

王珪不知道自己和蔡確的定計蘇油是不是已經洞曉,但是這道條陳,受到最大打擊的就是自己。

想到自己還莫名其妙成了蘇頌的舉薦人,而吳充又成了自己的舉薦人,而且要做的事情,是將自己即將到手的大權分成三份,拱手送出去三分之二,王珪一口老血憋在胸中,氣血都有些不勻了。

回到家中,王珪坐到正廳生了半天的悶氣,終於對仆役問道:「仲煜呢?」

仆役答道:「少爺尚未回來,說是今日太學有場文會。」

王珪的長子早喪,還有四個兒子,前三個都已經蒙恩蔭做了官,在地方上打轉,剩下這個年紀尚小,在太學里邊讀書。

王珪今天心氣不順,連文會這種事情都成了宣泄的理由:「讀書就好好讀書,借著文會的幌子吃喝玩樂開局子,四書五經不熟,煙花柳巷的名妓班頭倒是熟得很。」

這話就說得過了,其實王珪的幾個兒子還是不錯的,至少不像呂公著吳充的子侄輩給他們帶來了那么多的麻煩。

仆役知道自家老爺多半遇到什么煩心事了,一點不敢多嘴,低著頭乖乖站著。

王珪自己也覺得沒什么意思:「家中那套南海加香集錦彩墨,留著也沒什么用,給蔡持正送去,還沒有賀他升任呢。告訴他我的詩多是送別才寫,他剛上任就寫不吉利,雖然看得起我相求,但是還是不寫為好。」</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