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506 字 2020-08-14

「其國能生產白瓷,青綠瓷,三彩瓷,品質連高麗人都嫌棄……」

「不過因為佛教盛行,燒大佛瓷像的本事倒也不弱。」

「至於商業,早期遼太祖在炭山北建立羊城,起興榷務,買賣牲畜,以通諸道市易。」

「之後建成五京,才開始有了像樣的商業展。」

「境內也出現了富有的商賈階層,但是經濟規模實在是太小,小到連鑄幣都不用。」

「流通貨幣中,遼錢所占數量不及百分之二,而宋錢,舶來錢,占了幾乎全部。」

「其國內情形,大致如此,可以說每年歲幣的五十萬貫,除去絲帛,剩下的二十五萬貫,就是遼國的主要經濟流通增量。」

「我們在展,他們也在展,如今看來,二十五萬貫的貨幣流通增量,已然無法滿足其經濟需要。」

「但是根據晁補之記憶的資料,遼朝國內部的農,工,商業,並沒有什么巨大的變化。」

「因此這個經濟體量的增長,只能是和遼國沿海州郡的貿易興盛,息息相關。」

「而如今遼國沿海州郡的貿易,都掌握在我大宋的手里!」

王珪眼神頓時一亮:「衡山菁茅之謀?」

這是春秋時期管仲的謀略。

春秋時期的衡山國是一個擅長打造兵器的國家,各國都采購衡山國的兵器。

齊國想要吞並衡山國,管仲便大量高價采購衡山國的兵器。

衡山國人見有大利,於是全民造兵器,沒人願意從事農業生產了。

管仲又高價收購各國的糧食,使各國富余的糧食都流入了齊國。

這樣,齊國雖然花了大價錢,卻擁有了兵器和糧食,並破壞了衡山國的經濟平衡。

之後管仲突然停止收購兵器,開始攻打衡山國。

而衡山國空有錢財,卻缺少糧食,各國富余的糧食又都被齊國收購,無從籌措。

於是衡山國不戰而敗,俯稱降。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衡山之謀」。

這種經濟謀略管仲還玩了很多,相似的還有「綈繒之謀」、「鹿鳥之謀」、「菁茅之謀」、「石璧之謀」。

都是以經濟手段,為齊國謀取政治利益。

王珪蔡確都是飽讀詩書之輩,這些自然是知曉。

不過他們知曉,遼國人同樣知曉,蘇油笑道:「大家都是讀過書的,遼國人現在怕也沒有衡山,楚國那樣好騙了。」

趙頊想想也是,《管子》都爛大街了,這幾個典故誰不知道呢?

就聽蘇油接著說道:「不過手法大致還是不變的。」

趙頊不禁有有些雀躍了:「明潤,說說看。」

蘇油說道:「管仲的法子,其實就是制造一種虛假的供求關系,而這種供求關系,短期內看來,是利敵不利我,但是卻嚴重影響了敵國的經濟結構。」

「在敵國經濟結構生變化之後,一旦這種供求關系終止,會對敵國的民生,國力,將會帶來嚴重影響。」

眾人都是暗暗點頭。

蘇油說道:「但是遺憾的是,各國都有理智之人,他們的存在,會極大的提高國家政策的容錯率,而只要是水准以上的君王,絕不會干這樣的傻事。」

趙頊心都涼了,那還說個什么鬼呢?

ps:推書《三國之隨身魔法塔》,劉秀系男主闖三國,隕石警告!</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