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鄭州(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501 字 2020-08-14

……

船到了河陰,蘇油人便要與老李分了,這里是鄭州的大碼頭,再往西北走,就是汴口。

汴口如今只有在冬季黃河水流較緩,泥沙含量相對較低,而洛水不夠灌渠的時候,方才開閘,平時都關著不再使用。

而汴渠的新水源,來自洛水,從鞏縣洛口倉的新渠引入,水質清澈,極大地緩解了汴渠泥沙的沉積速度。

而河陰,就是洛汴新渠在汴口以下的第一個重要碼頭,鄭州到洛陽和汴京的貨品,主要都是在這里集散。

老李要忙著交割掛面,進貨,忙得不行,只與幾人匆匆作別。

蘇油則雇了一輛回城的空車,乘車前往鄭州。

鄭州其實蘇油有熟人,大宋理工精英家族,李南公一家的祖籍,就是鄭州管城。

李家的一幫子,算是老交情了。

不過這個熟悉,乃是停留在理工學問層面上的,李南公在河北轉運副使任上,還曾經想要與知澶州王令圖,請開迎陽埽舊河,想要於孫村回水東注,還認為於大吳埽安置鋸牙,可以約河勢歸故道。

這是回河說的余孽,蘇油請朝廷命使者行視,李南公和王令圖在理工考察圖紙面前,復以前議為非,雲:「迎陽下瞰京師,孫村水勢不便。」

其實知錯就改,蘇油認為沒什么,但是在大宋官場,這叫做反覆詭隨,人無特操。

加上李南公又是吏員出身,被御史抓住了把柄彈劾,詔罰二十金,改知延安府,職位被蘇元貞頂了。

不過李南公家的藏書樓,也是蘇油曾經翻刻的對象,而且蘇油非常重視。

因為李家的藏書,關於城池,樓宇等人工建築修造的非常豐富。

李南公的兒子李誡,倒是頗得蘇油賞識,除了書法,繪畫都是高以外,對宮殿、城郭、橋梁、邸第、房舍、道路等土木工程的設計,預算,管理,都有特殊的天賦。

於是蘇油向趙頊舉薦李誡,為了加強對官辦建築行業的管理,對工程用工,用料,資金有個精准的預算,對建築工期有個精准預估,對建築的安全性有個統一規范,大宋需要一部建築工程技術典籍和法規性質的專書,以規范行業行為。

請趙頊命李誡修撰《營造法式》。

全書內容包括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將以前的經史群書,有關建築工程技術方面的史料加以整理,匯編成「總釋」。

第二部分,按照建築行業的不同工種分門別類,編制成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即「各作制度」。

第部分,總結編制出各工種的用工及用料定額標准。

第四部分,各作制度繪圖制圖。

除了這些與歷史上《營造法式》相同的地方,蘇油還給李誡增加了更多的任務。

其一就是各種建築械的原理和圖樣。

其二就是各種新型建築材料、建築方式、建築結構的收錄。

其就是工程系統管理。

其四就是供熱,燃氣,通風,調溫,給排水等如今的建築前沿科技的研究成果。

最後再加上結構力學和建築美學,這部著作,其實就是一個建築院系的總綱目。

這部煌煌巨著,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完成的,而且光靠將作監的力量都不足以完成,蘇油指示四通營造司和皇家理工學院都要參與進去。

李誡也知道,這部著作要是能夠完成,那將是超越周代《考工記》那樣的巨著,而自己也必將成為大宋最著名的營造專家,加上這本身也是他的興趣愛好,於是一頭扎進了資料堆里,如今已經是第個年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