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歐陽夫人(1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316 字 2020-08-29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蘇廚最新章節!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歐陽夫人

王珪趕緊轉移話題:「說這些作甚?蘇明潤他寒門小戶出身,自幼孤貧寒素,這是打小里苦日子過得多了,上不得場面。」

「嘖嘖嘖……」說到這個夫人就不樂意了:「人家蘇明潤五歲持家立業,六歲統合江卿,七歲關撲酒坊,八歲開出鹽井,九歲都能去大理擒儂智高了!」

「你考進士,我可沒少往里邊貼嫁妝,你那時候都二十多了吧?還好意思說人家寒素?」

「還有,大宋修宗譜,可是從范文正公、老泉先生和我兄長開始的。有權有財就算是大戶人家了?怎么沒見得幾家做出家譜來呢?」

說到這個王珪又不好了,大宋經過五代喪亂,很多家族的世系都泯滅喪失了,於是蘇洵,歐陽修,范仲淹三人不約而同,首開大宋修族譜的先河,以達到「敬宗收族」的目的。

各家的譜法大同而小近,蘇洵要編寫《蘇氏族譜》,是因為他認為秦漢以來的那些世家,家族中的「仕者」「或至百世而不絕,無廟無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勢宜亡而獨存,則由有譜之力也」。

在區別遠近親疏的基礎上,結合本族的族人,可以使那些「貧而無歸」的族人,由族中富者「收之」,這樣就可以統合維持封建家族組織,讓弱者得以生存,讓家族一直延續。

所以,他編寫出本族的族譜,就是為了後人觀譜後,「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

蘇洵借鑒的,是宋以前的譜牒,記錄的是「世族繼序」,主要用來誇示門第,並由官方的圖譜局記錄副本,核實備案,作為任用官吏的依據。

結合到入仕制度上,就是「九品中正制」。

百世傳遞,傳統大士族壟斷統治權,稱為「大宗之法」。

宋代九品中正制被科舉徹底取代,大宗之法其實已經失去其政治意義,於是歐陽修、蘇洵在修譜的時候,改用「小宗之法」,也就是「五世以外則易宗」。

蘇洵的方法是「凡嫡子而後得為譜,為譜者皆存其高祖,而遷其高祖之父。」

這樣修譜,「猶可施於天下,故為族譜,其法皆從小宗。」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五代盪滌,大宗殘破,新興士大夫階層崛起。

因為經濟和政治地位的相對不穩定性,如果要想追溯五世以上的祖先事跡,往往遇到其間貧賤的幾世的尷尬。

既缺少記載,又於族人臉上無光,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干脆只記五世,即用小宗之法。

范仲淹、歐陽修、蘇洵都是士大夫里聞名的大家,他們首開族譜之後,立即成為宗譜形式的規范。

許多科舉出仕的新興士大夫家族紛紛效仿,漸漸成了影響後世極為深遠封建禮教規范。

應該說,每一樣東西在它誕生的初期,往往都是美好的,具有積極意義和進步意義的。

這種以官僚士大夫為核心力量,以「小宗之制」為宗法,以族產為物質基礎,以族譜為結合維持工具,以祠堂為活動中心,以「家法」、「義約」、「規矩」為管理手段建立起來的封建家族組織,在經過五代大亂之後的華夏大地上,的確在一段時期內,起到了團結凝聚親族力量,重建家庭和社會倫理秩序,共同對抗自然和社會危機,讓家族得以繁衍延續的積極作用。

當然之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宗法的僵化,這套東西漸漸成為了社會的桎梏,成為了大地主把同族農民束縛在家族大土地所有制經濟內,固著在地主豪強的田庄上,以便恣意進行殘酷奴役和壓榨的吃人的「宗法禮教」,卻又與蘇洵,范仲淹,歐陽修創設初衷背道而馳了。

當然那已經是數百年後的事情,只看現在的大宋,當族譜、家規第一次出現的時候,簡直亮瞎了天下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