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1277 字 2020-12-16

告別了老朋友,司馬光一路東行,將近都門的時候,衛士見到司馬光到來,均額手相慶:「司馬相公來了!司馬相公來了!」

驚動了沿途人民,一起遮道聚觀,就有百姓高喊:「司馬相公,請留相天子,活我百姓,勿遽歸洛!」

一唱而百和,司馬光見此情形,反覺疑懼起來,竟然不再入京,從間道歸洛。

太皇太後聞之,詰問主者,並遣內侍梁惟簡慰勞司馬光,詢問如今大政。

司馬光上書,要求廣開言路,征求直言。

他是老台諫,對朝中那些欺上瞞下的手法門清,認為光嘴上說說不行,還得有操作措施,必須公開透明。

於是上表:「諫爭之臣,人主之耳目也。

太府少卿宋彭年,言在京不可不並置三衙管軍臣僚。

水部員外郎王鄂,乞依令保馬元立條限,均定逐年合買之數;又乞令太學增置《春秋》博士。

朝廷以非其本職而言,各罰銅三十斤。

陛下臨政之初,而二臣首以言事獲罪,臣恐中外聞之,忠臣解體,直士挫氣,太平之功尚未可期也。」

正確的操作,應當是不管有沒有官職在身,不管是不是其本職,「凡知朝政闕失及民間疾苦者,並許進實封狀,盡情極言」。

而且要求必須全部受理,且歸中央直管——「在京則於鼓院投下,委主判官畫時進入;在外則於州軍投下,委長吏即日附遞奏聞。

皆不得責取副本,強有抑退。」

並且指出,誰要是阻撓這件事,那誰就是奸臣——「群臣若有沮難者,其人必有奸惡,畏人指陳,專欲壅蔽聰明,此不可不察。」

梁惟簡復命,嚇壞了蔡確,這么搞的話,首先遭殃的就是他。

因為蔡確是靠整人上的台,這么些年迭興大獄,打擊異己,仇家遍布。

他在朝中民間的聲名都快臭大街了。

於是搶先創「六議」入奏,對司馬光的上書提出了「改進意見」,指出一概受理是有問題的,比如「陰有所懷,犯非其分,扇搖重機,迎合舊令,僥幸希進,眩惑流俗」這六種諫議,有一相犯,應該立罰無赦。

太皇太後又遣使將蔡確的奏表轉給司馬光,征求他的意見。

由是「六議」之論,為天下所知,蔡確的名聲,因為此事更加臭了。

……

眉山,可龍里,蘇油剛剛結束守制,就收到了趙頊駕崩的消息。

還有太皇太後任命其為司徒的詔命。

自己在可龍里埋頭著述,其目的就是在根本上斷了封建皇權的根子,結果卻收到了三公之命,而且趙頊臨終之前,指定自己為皇帝的師傅,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皇帝這個群體,蘇油是極度沒有信任感和好感的,但是人到中年,很多事情,卻有了自己的領悟。

比如皇帝中的一些個體,蘇油怎么都生不出討厭的感覺來。

比如仁宗,比如趙頊。

仁宗雖然在一生里邊也有些錯失,優柔寡斷,但是個人品行比較高尚,關鍵是對蘇油這個小神童,是格外的關懷。

趙頊就有點搞笑了,這是一個到了快四十歲都還比較中二,心態一直停留在憤青狀態的中年人。

這兩個人都不是什么優秀的君王,但是他們具備其他優秀君王都沒有的品質,就是其心中的「人性」,遠大於「神性」。

所以蘇油在心目中,一直將仁宗當做一個慈祥的長輩。

而趙頊,則有些像那種經常被降頭,盲目沖動,時不時就會搞出些狀況,需要有人經常給他驅穢解嗨,為他不斷操心的中二朋友。

在真實歷史上,趙頊的一生都在盡力拼搏,一直堅定不移地邁動著自己通往理想的中二步伐。

哪怕他是那樣的步履維艱,哪怕最後路上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他的目標,從來都沒有變過。

在對理想的堅持這一點上,趙頊其實值得欽佩,然而他臨死前發出的那聲「朕好孤寒」的慨嘆,真是如雪一般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