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心病(1 / 2)

穿入聊齋 南朝陳 1119 字 2020-06-12

(喜歡的,請多多支持!謝謝了!)

感覺到身上出現的那一絲親切而溫暖的氣息,陳劍臣渾身猶如置於和煦的陽光之下,明凈而輕松。他有所領悟,終於明白修煉《三立真章》的關竅所在,可以用四字要訣來形容:剛、正、通、明。

「剛」者,就是做人要剛陽,要具備力量,要有奮勇抗爭之心,而不是誇誇其談,只會磨嘴皮子的書呆子。有言道「百無一用是書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些都是因為個性軟弱溫順、手無縛雞之力而導致形成的,根本難成大事。

而身懷剛陽之力,就有底氣,不怕威脅,不畏人害。

「正」者,就是個人要站得正,心胸磊落,不走邪門歪道,心正不怕影子斜,不怕半夜鬼敲門;

「通」者,為變通。

做人辦事,一味剛直,不懂因時制宜,就常常會把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界,所謂「太剛易折,太柔易靡」,就需要變通來中庸,從而找到處理問題最合理的辦法來;

「明」者,即明事理,辯是非,不要人雲亦雲,隨波逐流,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修煉《三立真章》,凝練正氣,四者缺一不可。到大成之境,可修得正氣浩然,震散千里邪魅!

當下陳劍臣一一把這些思路、道理整理通順出來,茅塞頓為之開,有一種撥開烏雲見月明的清晰感,這可不是死讀書就能領悟得到的。

讀書讀書,也要看讀的是什么書,開卷有益,或是開卷有害。在這方面,要有選擇地挑取,而不是盲目地覺得讀的書越多越好,那就會陷入一個誤區了去了。

比如說你要修煉正氣,要做到「剛正通明」,卻一味地鑽入那僅僅是為了科舉而存在的四書經義里去,如何能讀得出「剛正通明」來?最後的結果只能是一頭鑽入了一個樊籠內,把自己給套牢了,僵化了,成為那只會滿口「子乎者也」、掉書袋子的腐儒。

所謂「南轅北轍」,馬車的確在不停地跑,但方向不對,就永遠不能到達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作為穿越者,陳劍臣要遠比這個位面上的那些皓首窮經的讀書人看得更高,更遠,更通透——如果說此位面是一個大大的籠子,那陳劍臣就是籠子外面的人。他並不是從里面走出來,而是他本身,天生就是籠子以外的存在。

這就是優勢。

當然,道理是道理,明白了道理,還要身體力行地去做、去執行才行。否則,最後始終歸於一場空談。不過先知而後識,有了道理的指引,人就能更好的把握方向,就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可以盡量避免誤入歧途了。

陳劍臣持之以恆地打拳修煉身體,是謂「剛」;孝敬母親、言而有信、不仗勢欺人,是謂「正」;不死讀書,是謂「通」;能區別嬰寧和狼妖的本質,是謂「明」,諸種跡象表示,他正走在該走的正確道路之上。

長吁口氣,陳劍臣左右環顧,這才發覺課堂已經結束了,一干學員正紛紛離開,只剩得他一個還坐在座位上發呆呢。

「留仙,你也太勤奮了些吧,該放松的時候,還是要放松一下的。」

這時王復跑了過來。

陳劍臣一笑置之,不置可否。

兩人一起走出課堂,剛想去膳堂吃飯,卻見到把守學院大門的范司閽懶洋洋地走過來,道:「陳相公,外面有人找你。」

范司閽本名叫「范琿」,軍伍出身,因有門路故能脫離軍籍,安排到明華書院里當司閽,也就是門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