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考試(1 / 2)

穿入聊齋 南朝陳 1184 字 2020-06-12

(新的一周,新的開始,新的進步,求各類支持!)

三天時間,王復就將《石頭夢記》抄寫了一份,然後把手稿還給陳劍臣。

拿了手稿,為了摒棄雜念,陳劍臣刷刷刷的,連續在白紙上寫了十個「靜」字,每寫一個,他都感覺情緒安靜一分,到了最後,感到已完全的心平氣和了,於是端坐下來,翻開《石頭夢記》——

這一次,他竟看進去了。

感覺有些玄妙,就像變成了另一個自己,在研讀筆記一般,筆記上的字句,一個個,一行行,似清水潺潺,流過心頭,卻留下了清晰的印記。

陳劍臣的精神,十分集中,思維在高速運轉,一如回到了那一年奮戰高考的歲月,哪怕對於那些枯燥到極點的數理化十分厭惡,但還是能把所有的公式、所有的方程都一字不差地牢牢背了下來。

這,應該也算是一項本事了的。

……

在接下來的近半個月的時間,陳劍臣一直在攻讀《石頭夢記》,遇到疑難處,就翻開四書查閱,還搬來林林總總的四書注疏,小山似的堆放在房間內——既然確定了要破而後立,那就得先把枷鎖套上去,熟悉其特性,破綻,漏洞,再一舉破開,永不成羈絆,而不僅僅是流於表面的下意識的排斥,視而不見。

此過程或者存在風險,誰能保證枷鎖戴上來,戴著戴著就適應了,脫不掉了?

這並非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所謂制度,就是從開始不喜歡,到慢慢習慣,再到離不開的一個荒誕過程——好在陳劍臣的外來者身份,以及身懷《三立真章》,能保證最大限度地把這個風險壓制了下去。

有努力,就有回報。

一個月後,陳劍臣已能有模有樣地寫出一篇完整的八股文了。

猶如及時雨般,就在歲考科考來臨的前夕,他終於漸漸把握到了時文制藝的竅門。

歲考科考如期舉行,輪番來襲,又很快過去。

最後,在這兩次考試中,陳劍臣都被評為四等,成績屬於中下水平,雖然沒有降級的危險,但依律要受到提學官的訓責。

其實對於這個成績,陳劍臣自覺滿意,如釋重負。他臨時抱佛腳的,能全憑本事地得到四等成績真心不算差了。

只是學院里的夫子不這么認為,陳劍臣可是童子試三試第一的少年才子呀,盛名之下,怎能在第一年就考出四等的成績?

實在有點名不符實。

於是,夫子們立刻想到在讀書期間陳劍臣頻頻請假外出的事情來,想必他是因此分心懈怠了,才導致學業退步。

此風不可長。

所以夫子們又把陳劍臣叫去訓責了一番。

不過他們的語氣比較平和,語重心長的,安慰為主。

在夫子們看來,鄉試三年一度,陳劍臣趕不上這一科,但可以沖擊四年後的那一科,最是穩穩妥妥,到了那時,才算大展拳腳的時候。

陳劍臣剛十七歲,年輕著呢。

年輕,就是他最大的本錢。

王復同樣未能取得次年鄉試的資格,他歲考考了三等,科考考了個四等,一樣被提學官叫去「批評教育」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