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天縱之才(1 / 2)

送走高潔,范鴻宇徑直去了地委大院。

出發之前,他已經給邱明山打了電話,邱明山在等著他。

重修3號公路,是邱明山出任行署專員之後的第一個重要舉措,邱明山對此十分重視。不過范鴻宇這么快就有了回音,還是略略有點出乎邱明山的意料之外。

想想此人一夜之間就鼓搗出一篇能上懲鼎眾日報》的文章,衙也不算太奇怪。

「頭兒。」

來到邱明山辦公室外邊,范鴻宇笑著給蔡洋打招呼。

他如今已經回了行署辦的編制,蔡洋又成了他正兒八經的頂頭上司。

「鴻宇,回來了?走吧,去見專員!」

蔡洋笑呵呵的,領著范鴻宇進了辦公室里間。

還是和上回一樣,邱明山沒有坐在辦公桌後,而是站在巨幅地圖之前,背著雙手,雙眉微蹙。這也是邱明山的特點,他不大喜歡看文件。一個以「理論著稱」的官員,卻不喜歡看文件,頗有「喜感」。

「專員!」

范鴻宇來到邱明山身邊,叫了一聲。

「嗯。」

邱明山微微頷首,卻不回頭,只是盯著地圖看,仿佛想從地圖上看出花來:

「一市八縣,到處都窮得叮當響,拿什么來實現突破?」

邱明山像是喃喃自語,又像是有所詢問:

恍惚之間,范鴻宇在邱明山的鬢角見到了幾根白發。邱明山才四十六歲,就有白頭發了。這可不是後世,因為電腦輻射,有毒食品之類的原因,男人大多在三十幾歲就開始白頭發。

可見擔任這個行署專員之後,邱明山著實勞神費力,碰精竭慮:

范鴻宇隨口說道:「專員,不管怎么說,還是要想辦法爭取上級的支援。」

邱明山搖搖頭,說道:「咱么青山省,在全國的經濟排名,也是衙數,一樣的窮得,丁當亂響,省財政口袋里,沒什么油水可撈。這個主意,不大靠譜。」

范鴻宇笑道:「省里當然沒什么油水,咱們打打全國的主意,讓全國各地,都來支援咱們彥華地區,那就有點譜了。」

「啥?」

邱明山不看地圖了,轉而盯住范鴻宇,眼里精光閃爍。

正在衙茶水的蔡洋,也好奇地望了過來:

這口氣大的!

打全國的主意!

「你有辦法在咱們彥華建一個大行台尚書省?」

稍頃,邱明山戲謔地問道。

和范鴻宇談話,邱明山總是會有意無意的用些歷史掌故。邱明山是六十年代的文科大學生,史學底子深摩,只可惜彥華地區沒幾個人能夠跟他探討這些東西。范鴻宇上回給了邱明山一個驚喜了這個公安學校的畢業生,似乎對歷史有所涉獵,衙是讓邱明山起了「知己」之感

所謂行台,是隋末唐初的一個臨時行政建制,相當於朝廷的派出機構,如同唐初的「行軍總管鹿」是總管諸軍的軍事建制,行台則是主管數州政事的大行政建制。初唐時期的行台,全稱「行台尚書省,」屑於「小尚書省」,官長無論是行台尚書令,還是左右仆射,各部尚書,都比京懷的尚書省低半格。

初唐時,尚書令為正二品,行台尚書令為從二品,尚書左右仆射為從二品,行台尚書左右仆射為正三品,以此類推。

大行台尚書省,則是比行台尚書省更大的行政建制,與京師尚書省平起平坐。而這個大行台尚書令,有唐一代,只有一個人擔任過,那就是當時的秦王,後來的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自此之後,整個唐代,再無人敢擔任大行台尚書令:

范鴻宇口出大言,要打全國的主意,邱明山故而有此一問。

范鴻宇笑道:「專員,這事如果操作得當的話,效果可能比大行台尚書省還要明顯。」

邱明山的眼神便漸漸明亮起來。

范鴻宇現在和他說話,雖然比較隨意,並不拘謹,但在這樣的大事上,范鴻宇從來不信口開河工躍如此說了,必定是有好主意。

「專員,我的意見很簡單,咱們在旅游產業上想想辦法。紅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