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戰幕拉開(2 / 2)

蔡洋說著,隨手推開了里間辦公室的房門。

范鴻宇點點頭,大步了進去。

邱明山坐在待客沙發里,靜靜地抽煙,面前茶幾上擺著一份《青山日報》和一份《內參》。

「專員。」

范鴻宇來到邱明山對面,微微鞠躬問好。

「嗯,坐吧。」

邱明山點了點頭,態度很隨意。

范鴻宇在一側沙發上坐了下來,蔡洋給他沏了一杯茶水,隨即自己也在另一側沙發里落座。顯見要一起探討此事。

前不久,蔡洋出任了行署辦公室副主任,分管秘書一科和辦公室其他部分工作,正兒八經成為副處級領導干部。再過一段時間,應該就會外放了。只是目前小道消息滿天飛,邱明山極有可能出任地委書記,這樣的敏感時刻,蔡洋不方便放出去,總要等消息落實,塵埃落定,才好安排他的新工作。

不過一些機要,蔡洋已經越來越多地參與了進來,邱明山栽培他的意思,相當明顯。

蔡洋也確實值得好好培養一番。

「報紙看過了?」

邱明山抽著煙,隨口問道。

「嗯,剛看過。」

「那你看看這個……」

邱明山隨即將那份《內參》推到了他的面前。

從時間上分析,今天的《青山日報》也是剛剛送到地委大院,邱明山看過之後,第一時間讓蔡洋召喚范鴻宇,可見對范鴻宇的器重程度。

事實上,邱明山一直不在彥華市的那份報告上明確批復,也是出於范鴻宇的「阻擾」。

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這是范鴻宇當初的意見。

現在,情況似乎又起了很大的變化,「留退路」變成思想保守了。

范鴻宇拿起《內參》。

看日期,這是三天前的《內參》,密級比較高,原本不應該交給范鴻宇這個級別的干部閱看。但有些規矩,自來就不是遵守得那么嚴格。邱明山也不覺得范鴻宇會泄密。

如同范鴻宇所料,《內參》上刊登了陸成棟的署名文章,以政研室黨建組長的名義發的。陸成棟這篇文章,是純理論性的,站的高度非比尋常,由上往下俯瞰,總攬全局。陸成棟在這篇文章里指出,改革開放的步子還要加大,程度還要繼續深入。對於一些基本性的領域,一些以前視為「禁區」的領域,也要大膽地進行改革嘗試,不要前怕狼後怕虎。

一切都要從有利於經濟建設大局出發,一切都要為進一步改革開放讓路。

「如果事實證明,我們的某些規則,某些制度,禁錮了干部和人們的思路,阻礙了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那就要毫不猶豫地予以打破,甚至予以拋棄……要放下一切思想包袱,打破一切思想桎梏,大步向前,堅定不移地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陸成棟在文章里充滿激情地寫道。

這就是范鴻宇所言的「上下呼應」了。

兩篇文章一對照,就能看得明明白白。陸成棟的身份地位不同,站的角度不同,整篇文章顯得大氣磅礴,也沒有舉出實際的例子。這樣的文章,一般是上不了《內參》的,通常會在其他理論性刊物上發表,作為思想領域的某些暗示性政策指導。但政研室黨建組長自然享受與眾不同的待遇。

這份《內參》,本就是政研室主辦的。

陸月職務較低,又是基層的「親民官」,所著文章當然要理論結合實際,不然就有「邯鄲學步」的嫌疑,似乎多此一舉了。

范鴻宇看完陸成棟的文章,又再拿起《青山日報》快速瀏覽了一遍,這才輕輕放了下來,隨手拿過邱明山面前的香煙,敲出一顆,給自己點上了。

倒是一點都不見外。

「專員,前天我得到一個消息,陸成棟很有可能在近期內會成為政研室的副主任,分管黨建和理論研究這一塊的工作。」

抽了兩口煙,范鴻宇微笑著爆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邱明山的眉毛,輕輕揚了起來。

蔡洋直接瞪大了眼睛。

這個消息委實驚人。

原本陸成棟升不升官,和他們沒有多大的關系,最多只是陸月的後台更硬幾分。只要不去招惹他,問題也不大。但這件事本身,卻折射出一個信號——超級大人物很認同陸成棟的觀點!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邱明山不批彥華市的那個報告,就是對著干了,相當的不識時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