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谷中三僧(2 / 2)

道門法則 八寶飯 1402 字 2020-08-17

老僧普濟忽道:「敵人陣法布設十分高明,須要當心」

寶瓶一愣,問:「此處設了法陣」

普濟點頭:「昨夜設過法陣,已撤去了。」

普真忙問:「是何陣法師兄可能破得」

普濟道:「此陣法不在陣圖之列,應是隨意所為,故此高明。就是不知法器如何,若是使用的上品法器,今番便須小心在意了,圓聰師侄的仇不好報。」

寶瓶不通陣法,但臉上已現佩服之色。

普真向普濟懇求道:「還請師兄盡力出。」

普濟點頭:「這是自然,我也是看著圓聰師侄長大的,這孩子可惜了」

普真當即分派任務:「追上去之後,寶瓶師兄對付常萬真,我對付童白眉,至於朱便請大師兄出,我和寶瓶殺了童白眉和常萬真後便過來合力對付朱。另外四人讓圓明去處理」

普濟搖頭:「寶瓶和你都是可勝的,朱雖然厲害,我自信也不輸於他,至不濟也能纏住她但,恐怕不穩妥,我擔憂的是那個布陣之人。朱陣法一道上有所涉足,卻絕到不了隨心所欲的地步,余下四人當有陣法高」

圓明忙道:「是我疏忽了,剩下四人只有那個小道士跟了過來,其余人都留在金川衛。」

普濟沉吟道:「恐怕這小道士就是布陣之人,我恐圓明應付不來。」

圓明道:「師伯勿憂,那小道士沒什么本事的,我一路跟著,雖說隔得遠,看不真切,但觀其腳步虛浮,應非修道之士,更似世俗凡人。」

不解釋還好,這么一解釋,反倒引起了幾位高僧的疑慮。寶瓶當即道:「若是一介俗道,常萬真他們幾個怎會和他同行我知常萬真此人,最是桀驁,眼高於頂,對本事不如他的一律看不上眼,更別提與凡夫俗子結伴同行了。」

圓明略有不服,還欲分辨,普真已將他喝止:「你修行不夠,看走眼也是有可能的,不要再說了。」又對普濟道:「大師兄,你看應當如何是好」

普濟道:「先追上去,追到後莫要打草驚蛇,到前頭等他們,我布個龍象般若囚星陣,將他們分別困住,圓明先去試試那小道的本事放心,在我這大陣保你無虞。先把那小道擒住後,再逐個擊破。若是我所設的這大陣被看破,請寶瓶帶同圓明,將朱、童白眉和常萬真擋住片刻,我和師弟聯,先將那小道士除去,之後便按師弟說的法子,各自認好對,這便萬無一失了。」

普真心內疚,向普濟道:「多謝師兄,有龍象般若囚星陣在,圓聰的仇便可必報無疑。只是累得師兄損耗年修為,師弟我心不安。」

普濟微笑道:「師弟勿要不安。我自從證菩薩果後,便已多年不曾出寺。菩薩果觀智,行舍智、隨順智、種姓智,行舍智我苦修八年,舍棄怖畏與取樂,對一切行法而感舍,由是生行舍智。可我在觀諸般前智時,卻無法生欲界心,割不斷前世諸生,生不起意門轉向,成就不得隨順智,便進入不了種姓智。前些時日我領悟到,想要生起分隔前世與後世的欲界心,便須隨緣而生若干無常彼岸。接到師弟的傳音後,我就知道,這是我遇到的第一個無常彼岸,此彼岸即終果,名為無常,實為有常,靜看無常,動看有常。損年修為而抵彼岸,是有損還是有益這應當就是遍作、近行與隨順的意思了。」

這番話看似是告訴普真不要為此內疚和不安,實際上卻是借對普真、寶瓶在佛法修為上進行指點,這等先行者的體驗和領悟最是寶貴,對於還未進入菩薩境的普真和寶瓶來說,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實在是難得的經驗之談。兩僧當即呆立原地,各自苦思良久,然後合十敬禮:「多謝師兄指教。」

到此已經耽擱了不少時辰,於是諸僧不再拖延,當即出了山洞。

普濟正要擲出金光如意時,卻陡然愣住了,不遠處一塊巨石下,正有人悠然閑坐。

以他們的修為,竟不知這人是何時出現在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