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民團(2 / 2)

道門法則 八寶飯 1116 字 2020-08-17

為了防止泄露消息,總督府沒有派出兵馬駐守紅原城,而是給了趙然八百人的名額,組建紅原民團,並將紅原城的防守之責交由白馬院負責。

趙然讓關二在周邊村寨村民保甲自衛隊中抽掉了五百多名勇士進山秘密操練,同時讓君度山匪寨中的數十名前悍匪們日夜兼程趕至松藩,作為骨干力量加入,湊成了六百之數。又讓保忠在三部藩民和黨項人、漢人中精選了兩百名騎術精湛的牧民,配上寶貴的戰馬,組建了一支騎兵。

這支總兵力八百人的紅原民團被拉到大君山的一處谷地中扎營,紅原守御所寧德壽調配了十多名軍官前來整訓,這支軍官隊由一個姓張的百戶統帶,包括了總旗、小旗等具備豐富作戰經驗的老軍士。

大明與西夏、吐蕃、北元始終保持著低烈度戰爭狀態,所以邊軍戰力非常強悍,雖然依舊是冠以衛所之名、之編,但其實早已和衛所制沒有半點關系了。

朝野之間一直有著「衛不如募、募不如邊」的說法,也就是說,大明兵部籍冊上的近百萬兵額中是分了三六九等的,各地衛所打不過募兵,募兵中又以邊軍最是能打。

所以,寧德壽抽調來的十多名底層軍官對於練兵都是駕輕就熟的行家里手。趙然在他們抵達後的當晚接風宴上不僅親自出席,而且逐一敬酒,高度評價他們為「國之棟梁、軍之柱石」,把這些小軍官感動得個個眼眶通紅,幾欲流淚。

如果單單把民團組建起來,剿匪是足夠了,但軍陣殺伐卻遠遠不能。必須要有完備的甲具兵器,再據此進行大量適應性的特殊訓練,兵和軍甲緊密結合,如此才是一支能夠拉上戰陣作戰的軍隊。

趙然再次趕到松藩縣的總督府,經過嚴格的流程和手續,在總督府掌書記蔣若冰的親自陪同下,前往軍器庫領取裝備。

見趙然孤身前來,蔣若冰也是此中老手,當即道:「趙方丈帶著大型儲物法器?」

趙然掏出錦帕晃了晃:「蔣書記見笑。」

蔣若冰當即有些驚異:「子午錦囊?」

趙然笑問:「這錦囊可還能用?」

蔣若冰咋舌:「可還能用?方丈怕不是在說笑?我為官數十載,也算博覽群書,據我所知,這子午錦囊天下間僅有三個,不意其中一個竟是在宗聖館,樓觀果然底蘊深厚。」

趙然想了想,試探問道:「此物得來的確不易,當年也是耗費了三個煉虛修士、八位大煉師合計半年之功的。嗯,只是,此物用途很大,為何不再煉制一批呢?無論是軍陣之殺伐,還是運送錢糧輜重,又或者在各地官府中轉運物資,都是很有用的。」

將若冰搖頭:「談何容易。我看過記載,子午錦囊為通真達靈先生所創,當時煉制了五個,三百年間相繼因為各種原因損毀。其後,秉誠致一大天師依據通真達靈先生的方子,於六十年前續煉,合龍虎、茅山之力,也才得了三個,你說難是不難。」

又嘆道:「聽說這三個子午錦囊,遠遠不及通真達靈先生所煉制的那一批,遙想先生風致,真乃高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