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方案(2 / 2)

道門法則 八寶飯 1135 字 2020-09-23

汪宗伊雖然只是掛名的工部侍郎,但他如今是趙然眼前的紅人,在工部中說話分量越來越重,尤其在趙然准備建橋之後,基本上都是由他溝通工部。

「方丈,工部營繕司將圖紙帶來了。」

趙然請他們在景陽樓前就坐:「辛苦汪府尹了,這二位是?」

當先一名青袍五品官員拜倒:「下官工部營繕司郎中鄭續家叩見方丈。」

他身後一名八品綠袍官員同樣拜倒:「下官營繕司大匠鹿中青叩見方丈。」

趙然袍袖輕揮,將二人托起:「鄭郎中、鹿大匠請起,坐。」

鄭郎中斜著簽坐在汪宗伊身旁,鹿大匠卻不敢坐,站在二人身後。

鄭郎中取出兩個卷軸來,先打開一個,在石桌上攤開,臉上略顯尷尬:「按照方丈的指點,營繕司這幾個月做了兩種草圖,請方丈過目,這是其一。」

圖上是一座長橋,這座橋最大的特點就是墩多,密密麻麻全是橋墩,大概數了數,光是江中矗立的橋墩就有近五十座,平均每隔十余丈就是一個橋墩。每個橋墩高出江面僅有兩丈左右。

每兩個橋墩之間,是一孔石拱橋身,一孔接著一孔,四十多孔石拱橋身,就是四十多道波浪。這樣的橋身跨度,很明顯是無法通行大船的,連百料以上的船只都困難。

在大橋的正中,是兩座遠超同儕的超高橋墩,間隔三十丈。兩座橋墩頂部各以鐵鏈拴著一座吊橋,形如城門吊橋。

鄭郎中解釋,這種設計是為了能夠通行大船,在需要過船的時候,將吊橋拉起;過人的時候,兩座吊橋放下來,通過前端的木榫結構相互咬合,同時也借助吊索之力拉住木橋。

趙然皺眉道:「需要那么多橋墩?拱橋的橋身跨度不能再大些了?」

鄭郎中道:「方丈所說的安濟橋,跨度已是最大,也不過是十二丈左右,再長的話,實在不知該怎么造了。」

趙然嘆了口氣,心道果然如此,看來走石拱橋的低耗材環保路子是很難的了。除非讓大聖南岩宮把整個橋身也煉成法器,但其成本之高,趙然是無論如何負擔不起的。

不得不承認,工部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能夠想出吊橋通行大船的方案,已經很了不起了。這種方案也是從技術角度而言最容易實現的。但它同樣有兩個令趙然頭疼的問題。

其一是成本太高。別看每一個橋墩都要矮很多,但實在太過密集了,花費必定十分驚人,造價恐怕至少得多出上百萬兩銀子。

除了花費外,還有個很大問題,通行航道會受到極大限制。應天附近江面,是大明最為繁忙的水道,每天百料以上船只的通航數量都在數百艘,多時能達到上千之數。采用吊橋的方式限流通行,影響非常大,調度起來也極為困難,橋的利用價值也不高。

另外,趙然覺得很難看,很不壯觀,對信力的催發作用肯定沒有大跨度高橋墩來得震撼。

將這幅收起來,鄭郎中就攤開了另外一個卷軸。

十九個橋墩列於大江之上,墩與墩之間相隔三十丈,用精鋼制成橋墩之間的梁身,從橋墩頂部以斜拉索的方式解決拉力問題。再鋪以青磚和瀝青。

這就是趙然預想的斜拉索大橋,難處在於煉制法器鐵索,其中的耗費和難度也同樣令人咂舌。但好處也很明顯:壯觀、方便,具有實用價值,利於信力的大規模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