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瀛州布道體系(2 / 2)

道門法則 八寶飯 1062 字 2020-09-23

第九天開始,城中德川家的天守閣開始了改建工作,用了十天時間改造完成,安放信力神像,搖身一變,成了大明瀛州總督區江戶道院。

江戶道院第一任方丈,是隨軍遠道而來的原落葉島道廟廟祝倫帶娣。而倫帶娣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布設粥棚,用各家大戶敬獻的稻米施舍粥飯。

趙然在小田原城中密切關注著江戶道院的信力吸納問題,九州閣同樣高度關注,一直保持著和趙然的每日信息通報。

九州閣的公文,被列為頭等要務,基本上都是當天送達,中轉延遲不超過六個時辰,趙然收到的,基本上可以算作實時信息。

信息顯示,江戶道院建成的第一天,九州閣信力收納是個位數,應該是倫帶娣道長等幾位道院道士們的貢獻。

第二天和第三天開始,便猛增到了三位數,這是道院建成的消息通傳了駐守江戶的明軍各部,由明軍將士們貢獻所得。

第四天開始後的連續幾天,信力緩慢增長,至昨天為止,終於突破了一千,這是倫道長開始施粥的緣故。接下來,倫道長還要舉辦盛大齋醮,道士們要開門行醫、走訪貧困戶等等,這些後續手段一起跟上,今年計劃是在駐江戶明軍撤離之後,將每日信力吸納值維持在千位數。

江戶是瀛州大城,關東地區中心,城內十萬人口,周圍上百萬人,在這里布道的效果遠超東海島嶼,將來做好了,信力值年入千萬不在話下,整個瀛州上千萬人,信力值目標過億,這是道門重要的信力飛地,九州閣是極為重視的。

有道門強力支持,布道事務相信也會容易許多。

當然,光有一個江戶道院肯定不夠,小田原道廟的建設也在加緊推進,等到被摧毀的城中天守閣重建完成後,將被改造成道廟,成為隸屬於江戶道院的第一座道廟,廟祝由梁逍游道長擔任。

第二座隸屬於江戶道院的道廟也已經定好了,是神奈川道廟。一年內,關東地區將建成由一個道院、十八座道廟構成的布道體系。而整個瀛州的道宮,定在了如今瀛州最大的城市—京都。

趙然的計劃是三年之內,建成京都道宮為首,江戶、名古屋、神戶、熊本、松山、仙台、札幌等七座道院為骨干、六十三座道廟為基礎的瀛州布道體系,成為九州閣信力值「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信力來源地。

七月三十日,經過半個多月的全力搶修,在艦隊隨船建築修士們全力奮戰下,小田原城道廟終於搶工完畢,向小田原城的六萬多瀛州人展現了道門的強大建築實力。

道廟就建在天守閣原址上,為了進行有效比較,比原天守閣更加高大三分。趙然親自出席了落成揭幕儀典,親力親為,在上千人的面前將雨師的分身虛影召喚出來,祈求瀛州農時風調雨順。

雨師虛影在空中布了一場見光不見水的假影,令到場所有小田原城的百姓驚嘆不已,但在趙然看來,當真無趣得緊。

見過真神之後,誰還對這些假東西感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