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寒冷的冬天(1 / 2)

光和五年十一月,大漢北方普降暴雪,連青州也被厚厚的大雪覆蓋,據說有的地方連水井都被冰雪給塞住了,嚴重的災情讓大批百姓面臨凍餓而死的局面,雖然地方政府采取了措施,但是本來就府庫空空的官府,拿出來的賑災物資卻也只是杯水車薪。

而有能力的世族卻只顧著自己的親族和雇農,大批房屋倒塌,衣食無著的百姓,只能向城鎮移動,一方面是希望官府賑濟的粥棚能活命,另一方面,則是一種隨大流的盲從。

這個時候,大批的異人跳了出來,他們有組織的在自己的領地周圍招募流民,可惜,這種占便宜的好事也是有限度的,相信異人的流民並不多,更多的流民繼續向城鎮集中,北海城外幾日內就聚集了超過十萬流民,雖然孔融名聲好能夠募集到不少的物資,但是面對這么多的流民,他也是有心無力。

這時候,一個救星到了。

方志文的地盤在更北邊,受到雪災的影響更厲害,不過,雪災什么的,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事後沒有賑災重建的能力,方志文手里的城池不多,城市人口還是充足的,加上又不缺錢,實際上受雪災的影響並不大,就是豐寧城的牧場有些損失,減少了50%的產出。

當雪災發生之後,方志文幾乎立刻想到了青州的問題,冀州因為土地大多數已經落進了世族的手里,因此,在土地上耕作的農民多為雇農,那些世族的人雖然貪婪無度。但是也不至於會讓自己的勞工凍餓而死吧。

但是青州就不同了,青州的自耕農數量很多,一旦這場雪災過去,這些房屋倒塌,無處容身的災民們。很可能形成大批的流民,而這些流民就是方志文最需要的人口啊!

方志文一邊從密雲城的溫柔鄉里面拔出來朝清河口港趕路,一邊下令周泰、段志然以及欽島甄堯、樂南的陳鏗,組織船只糧食,准備前往青州北海和東萊兩地賑災。

同時又命令駐扎在西安平的太平道將士。以步行的行軍方式,冒雪從西安平,步行一千五百里,從陸路趕往清河口,名義上就打著防止流民攻襲清河口港的旗號,而趙雲和田豫則率領騎兵先一步用船運到青州登陸,幫助北海東萊兩地維持治安。

方志文趕在清河口港封凍之前。乘船到達欽島與趙雲匯合,然後一同南下東萊。

方志文與東萊太守是舊識,而且上次就跟太守說過在東萊以北建設海港的事情,雖然這位太守半信半疑,但是好歹也擴建了一個小漁村的港口。這讓方志文的運糧船的卸船效率高了不少,正在被城外的流民弄得焦頭爛額,生怕自己為此丟官的太守見到方志文,比見到親爹還高興。

經過簡單的磋商,這位太守的膽子小的很,很快就同意了方志文的方案。為了不讓流民在黃縣城外聚集,樂浪郡提供了以工代賑的方案,這些流民可以舉家前往樂浪郡。對於這個能夠永久性的消弭禍患的做法,東萊太守又怎么會不同意呢?

有一萬多騎兵和海軍幫忙,方志文分批組織災民架火煮粥,吃飽了之後,將流民向北轉移,在黃縣以北的海港周圍。搭建了臨時的帳篷,一邊發布任務讓跑海運的異人前來運送流民。一邊將利用糧食為薪酬,將惶惶不可終日的流民組織起來,自己搭建臨時住所,並且負責治安巡邏,防止有心人作亂。

讓田豫和趙雲負責這一塊,方志文則向太守問明了太史慈的住址,自己親自帶人去了太史慈的家里,太史慈前些時日被派去京城送文書了,方志文有些擔心太史慈的母親,聽太史慈說過,他家里的條件不怎么樣,這種災害之下,只有一個老婦人在家可是很危險的。

太史慈家並非在黃縣城里,而是在城東十幾里外的黃城集,方志文到達的時候,心里不由得有些慶幸,黃城集自身受災也很嚴重,被大雪壓垮的房屋不在少數,不過黃城集在黃縣城東,倒是沒有受到流民的騷擾,遠遠的能看到村民們正在組織清理積雪和倒塌的房屋。

見到村外來了一隊軍兵,村里一陣騷亂,很快幾個村老在一些青壯的陪同下想方志文迎了上來。

聽說是太史慈的朋友,這些人才放下了心里的擔心,若是這數百人是馬賊,黃城集可就要完了。

在村老的指點下,方志文很容易的就找到了太史慈的家。

看來太史慈說得一點沒錯,他的家境真的不怎么樣,而且,現在這個家似乎也不存在了,原本一個不大的院子,三數間土坯草房,現在已經徹底垮塌了,依著一片沒有倒下的斷牆,主人用木板和茅草,臨時搭了一個窩棚,方志文到來的時候,兩個婦人正在殘垣斷瓦中尋找可以用的東西。

「請問......」

方志文將士兵都留在遠處,自己帶著元清和甄翔上前,施了一個晚輩的禮節,躬身問詢道:「請問這里可是太史慈太史子義的家,在下是太史慈的朋友,這次來黃縣公干,順便前來拜訪。」

那兩個婦人驚訝的看了一眼禮儀恭敬的方志文,又看了看在遠處分開警戒的彪悍騎兵,年紀大的婦人雖然樣子狼狽,但是神情很快就平復下來,溫和的笑著回道:「老身就是子義的母親,子義出門在外,各位既是子義的朋友,本當奉茶留客,可現在這個情形,真是失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