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孔融的擔憂(1 / 2)

這些日子以來,孔融是憂心忡忡,作為一郡的父母官,治下的子民遭受罕見的天災,自然需要責無旁貸的進行救助,問題是,他現在是有心無力,一來府庫之中錢糧是捉襟見肘,二來那些鄉紳世族紛紛鎖緊了自家的糧倉。

接著,城內的糧商布商也開始提價,城內的居民們也開始自發的驅逐想要進城求一條活路的流民,整個的事態正在朝著最惡化的方向發展,而孔融對這一切,卻是束手無策,只能每天焦躁的與鄉紳世族協商,嗓子都說干了,效果卻是極其有限的。

正當孔融著急上火的嘴上起了燎泡的時候,方志文派遣趙雲到了,隨部隊到來的還有大批的糧食,按照方志文的建議,孔融帶領士兵出城,組織災民們在城外空地搭建臨時營地,推選災民自治互助組織,積極開展自救行動。

孔融已經幾天沒怎么休息了,幸好有趙雲數千精銳士兵的幫助,十數萬的災民終於初步的安置了下來,在城西城南分成了十個大型的營地,由平壽城中的士兵負責外圍的安全,而營內則有災民們組織的互助巡邏隊。

雖然最危急的時候過去了,但是孔融知道,這個情況只是緩解,距離解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方志文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將這些災民送走,運送到欽島、樂浪去,方志文的說法很簡單。

首先從樂浪、密雲山長水遠的運送糧食過來,讓糧食來救人,還不如將人運過去就糧;其次,這大批災民窩在平壽城外,整天無所事事,難免就要生事,而將這些人運送到樂浪去,讓他們分散開來。為自己建設家園,就不會再發生什么預料不到的事情。

當然了,樂浪缺人是無法掩藏、也不必掩藏的事實,這些人口去充實地廣人稀的樂浪,雖然這種行為有悖於大漢的法理,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對整個大漢是有益的。

更重要的是。雪災並未過去,災民們也還陸續有來。這些災民們聚集在一起,萬一被有心人利用,那就是一場潑天大禍。而且各地現在已經有吃的大戶的現象出現,隨時都用可能引發更嚴重的流血沖突,而一旦這種事情發生,就會不受限制的擴散開來,那時候再決定就晚了。雖然不至於動搖官府的地位,但是帶來的傷亡就太大了。

孔融是是個儒者,更是個君子,君輕民重的思想是孔融堅定不移奉行的原則,因此,在方志文來信說明了正在東萊郡轉移災民的時候,孔融稍微猶豫了一下,就立刻寫了一道災情說明和建議疏散災民的表文,直接讓人送去了京城。

他知道,這個表文一上。肯定要被人指責與方志文勾連,收聚人口意圖不軌的名頭肯定是要落實在自己的腦袋上,甚至會被直接罷官也說不定,只是,為了眼前這十數萬嗷嗷待哺的百姓,還有整個北海乃至青州的數百萬災民,他的表文,無疑給他們打開了一條生路。

只是在政治上十分幼稚的孔融不知道。他那風蕭蕭兮易水寒的上表,其實根本就不會影響到他分毫,因為孔融的建議『移民實邊』。正是廣大世族所歡迎的政策,這條政策將徹底打破大漢的戶籍制度。一方面,不少的世族正要開發塞外新拓及回收的新土地,需要合法的移民政策,另一方面,也為將來的地方割據、世族自立打開了一條合法的收聚人口的途徑。

因此,孔融這邊忐忑的等著朝廷的回復,而朝廷之中,卻正在以孔融救災為前提的表文,真正的落實成為一個移民實邊的,可操作的政策。

當方志文一行來到平壽城的時候,孔融親自到城外十里迎接,一方面自然是有朋自遠方來的〖興〗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長時間承受巨大的壓力,現在終於有一個救星來到的喜出望外的心情作怪。

方志文看到孔融的時候被下了一跳,一個好好的溫潤君子,現在居然憔悴的像個癆病鬼似的,臉頰深陷面色枯黃,眼睛顯得特別大,連胡須看上去都有些稀疏了,身子看起來也很單薄,似乎一陣冷風吹來,他隨時都會倒下去的樣子。

「文舉兄,你怎么弄成這個樣子了?政事再多,也不能將自己的身體弄垮了,你憂國憂民也要有憂的本錢啊,你自己都倒下了,讓這城外十數萬災民怎么辦?」

方志文拉著孔融冰冷枯瘦的手,頗為無奈的搖頭說道。

孔融重重的嘆了口氣:「你來了就好,不但救了這些災民,也救了我了,呵呵。」

對於孔融的苦中作樂,方志文搖頭無語,這里是城外野地,不是說話的地方,再說這里這么冷,萬一再給孔融凍病了,那可就罪過了。

「好,好,那就聽我這個救星的話,趕緊回城吧,你這個身子,再來一陣風,能給你吹倒了。」

方志文說完,冷眼掃了與孔融一起來迎接的一眾官吏和從人,心里對這些人確實十分的不滿,主官都成這個樣子了,這些人倒是個個衣冠楚楚的,難道不知道為主官分憂么?如果是這樣,這些人要來何用!

看來孔融是太溫和了,這些個滑吏應該早早的清除掉,這平壽城里物價飛漲,平壽城內居民驅逐流民,肯定都跟這些官吏背後的家族有關系,對於這種發國難財的行為,放在密雲、豐寧,早就嚴懲處罰了,在平壽城里,這些奸商劣紳的代言人,居然還堂而皇之的迎來送往,孔融真不是一個合格的主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