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嶗山賊(1 / 2)

膠州灣周圍有兩座大山,東北方向的嶗山和西南方向的五蓮山,兩座大山隔著膠州灣遙遙相望,五蓮山范圍很大向西向南更是與沂蒙相接,而沂蒙在東漢的時期就是東泰山,所以,要說五蓮山也算是泰山的余脈,似乎也說得過去。

李元志和謝淑雯背負著重要的使命,拿下膠州灣周圍的控制權,看上去似乎不難,整個膠州灣周圍也不過是兩三百里方圓,而且,是屬於人煙稀少的地區。

但是也正是因為人煙稀少,這里就成了盜賊的樂園,五蓮山的方向不必說了,背後就是連綿千里的山區,在那種地方,要是有人跟你說沒有山賊,那家伙絕對就是山賊,所以五蓮山區的山賊不但多,而且還很強,不但有原住民,還有大量的異人,是名副其實的賊窩。

至於膠州灣,既然後世就是一個良港,現在又是一個沒有什么人煙的所在,所以,這里就成了海盜的老巢,盤踞在這里的海盜,沒有十萬也有八萬,特別是現在南糧北運的航道被打通,海上的船只多了許多倍,這也促使海上的海盜急速的發展了起來,膠州灣由於地處偏僻,當地官府又不管理,所以就成了現在這種壯觀的海盜巢穴了。

剩下,就是嶗山了,嶗山不大,方圓不到百里的地界,所以也養不出什么像樣的山賊,異人都不大看好嶗山,沒有戰略縱深嘛,遇到官府的官兵,嶗山屁大的地方,連游擊戰都不好打。

但是,嶗山看在李元志和謝淑雯的眼里,卻是非常合適的一個地方,首先嶗山靠海,可以直接的在嶗山下建立港口。接受周泰的補給和支援,另外,嶗山的山賊勢力簡單,非常容易吞並,最後,自然是李元志強悍的戰斗力,根本就無需懼怕當地的官府。周圍兩百里只有一個不到十萬人的小城,傾城而出怕也不是李元志的對手。

與其說是李元志擔心官府圍剿。還不如說官府應在時刻擔心李元志攻城。

李元志手下加上他的親衛,可是足足有九千將士,加上謝淑雯的一千人,他們合共帶著一萬部隊,由周泰從樂浪將他們直接送了過來。

為了適應當地的環境,李元志沒有采用全部騎兵的配置,而是三千騎兵。五千重弩兵,兩千刀盾兵,因為他們不僅僅是要打擊敵人,還要占據地盤,采用這種騎步搭配的復合配置部隊,更加適合在山區執行復雜任務。

夜間從海上登陸之後,李元志立刻要求部隊就地警戒修整,天一亮,最早下船的騎兵部隊立刻出發,包圍隔絕整個嶗山山區。隨後,李元志和謝淑雯帶領步兵,分成幾個方向,以無可阻擋的氣概橫推了整個嶗山地區。

以嶗山當地的那些個小股山賊,最大的賊伙不過五百人,碰到這種武裝到牙齒的精銳戰士,基本上是一觸即潰,不是投降就是逃散。但是現在嶗山外圍被輕兵封鎖了,這些人最終也沒能逃掉。

接下來就簡單了,李元志找了一個四通八達的山谷。將這里五個谷口一堵,形成了一個大型的山寨。命名為嶗山寨,謝淑雯來做寨主,將從各個山賊營地抓來的賊人的家眷和婦孺都集中起來,也有四五千人,加上投降的山賊,也差不多過萬了。

一天時間,嶗山就悄然變色,被李元志和謝淑雯統一了起來,兩人中謝淑雯負責內務,率領七千步兵駐守山寨,建立有限的補給和生產能力,並且訓練被俘和投降的山賊,使他們成為鎮守山寨的民兵。

李元志則負責對外,帶領三千騎兵部隊,在嶗山周圍建立偵騎網絡,掃清周邊的野怪和山賊,甚至連比較靠近嶗山的海盜港口,也被李元志占領了一處。

嶗山的事情有些讓人猝不及防,等周圍的官府和海盜們發現身邊忽然出現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時,李元志和謝淑雯已經穩穩的在嶗山上站穩了腳跟。

隨後消息比較靈通的海盜和山賊,知道了這是一股太平道的勢力,現在太平道的勢力大肆在山區活動,掃滅整合山區內的盜賊已經是綠林道上俱知的事實了,在泰山,太平道鬧得更加歡實,雖然也有很多山賊不買太平道的帳,但是細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

太平道那些受過方志文正規軍事訓練的將士們,已經成為了太平道軍事力量的骨干,有了這些骨干,一般的山賊哪里還夠看?即使像泰山賊臧霸之流,也只能暫避其鋒芒,甚至在考慮要不要投身轟轟烈烈的太平道〖運〗動了。

有了太平道的虎皮大旗,謝淑雯和李元志的行為到不覺得特別礙眼了,至於當地的官府,除了白天黑夜的擔心李元志會不會來打劫,什么事都不敢做,去剿匪?開什么玩笑,那大批的山賊拿什么去剿,用這城里不到五百的老爺兵么?

至於向上司和朝廷匯報,那不是純粹給自己找不自在么?要是上司辦你一個整治地方不利,你就有苦無處說了,所以,只要賊人不攻城,那么就當作看不見好了,反正關起城門來,城里也是一派和諧的。

至於奏文,粉飾太平你不要說不會啊!

雖然嶗山賊的存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但是當地官府,大多數在膠州灣扎根的海盜,以及周圍的大小山賊門,也都只能承認這伙太平道賊眾的存在,但是,這里面還是有聰明人的,特別是異人。

在膠州灣的海盜伙中,有原住民也有異人,但是隨著異人的成長,原本原住民一枝獨秀的海盜窩,變成了異人一家獨大的情況,不過,異人從來都不團結,所以在膠州灣的海盜們被四五個比較大的異人勢力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