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鄭門子弟(1 / 2)

樂南的學宮仍然命名為鄭鄉學宮,在鄭玄到達樂南之前,陳鑠就已經在樂南城南的山上,面海背山的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學宮,當然,這也是方志文同意的。

鄭玄從海上到樂南,陳鏗也專門從樂浪城趕到迎接老師,隨同陳兄兄弟一起的,自然還有當地的官吏和士紳,鄭玄拒絕了一切迎來送往,直接就住進了新建的學宮,安頓之後,第三日鄭玄就開學講課,從這點上說,鄭玄是一個很純粹的學者。

林聞之也一樣的性子,只寫了一封信來祝賀,根本就沒有來樂南的意思,這兩人倒是挺相似的。

國淵、趙商、郗慮等等,還有不少的同門,都是跟隨鄭玄一起到達樂南的,首要的緣故是繼續追隨老師,次要的原因則是為了避禍。

來到樂南不久,鄭玄的這些學生們就發現了樂南的與眾不同之處,這里面自然有陳氏兄弟的功勞,但是更多的在於樂南實施的政策和行政架構。

樂南最大的特點,其實也就是密雲和豐寧的特點,就是契約化!凡事都以契約為准,由天神負責仲裁,這種模式其實是所有玩家城市管理中最常用的手法,因為大量的節約了管理成本,也使管理簡單化、規范化。

而方志文更進一步,即使是官府徭役賦稅,都是以契約的形式進行,凡事先立約再實行,處事斷非就變得很簡單了,而官府的管理除了日常事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事先的立約,也就是立法。

西漢奉黃老,以社會自然形態治國,東漢尊儒學,以禮法對社會形態加以規范和引導,因此,鄭玄對樂南的施政是贊賞的。當然,事實也擺在眼前,樂南相對於青州世族橫行、巨商壟斷的城市。絕對是樂土級別的。

有了老師的贊賞,還有陳氏兄弟這對同門小師弟的樣板,再加上這樣相對公平的政治架構。讓鄭玄的這幾個得意弟子的心里,有了想要伸展理想抱負的念頭。

而整天被方志文催促的陳鑠,自然很敏銳的注意到了這一點。

國淵字子尼,被鄭玄評價為國器,郗慮字鴻豫,被鄭玄誇為通經學,趙商字子聲,被鄭玄稱為博學秀才,比較糟糕的是趙商有點口吃,但是。趙商卻是與鄭玄最為親厚的弟子。

當然,還有其他諸如冷剛、孫皓、王贊、崇精、崇翱等同門,這些人的學識和能力就稍差一些了。

如此多的鄭玄門下,有了想要出仕的念頭,這對於方志文意味著什么陳鏗不知道。他擔心的是,自己這一系的人馬充斥在方志文手下之後,會成為一種頗讓人顧忌的黨團,就像黨人為當今天子所顧忌一樣。

說實話,這些人師出同門,互相之間的感情肯定是不錯的。如果在政治上結成同盟,確實能夠左右主上的決策,而這種政治團體,很快就會與利益尋租結合,形成新的權貴世族,或許,這種情況並非主公所願意看到的。

雖然方志文一直期待著鄭玄的門下精英能夠為自己所用,但是當這種期望真的變成現實,並且想要出仕的人數量有些太多的時候,或許這就不僅僅是好事了。

只是陳鏗再顧慮,也不能代替方志文的決定,陳鏗之前隱晦的問了問老師的意見,鄭玄只是回了一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讓陳鏗明白到,這事不應該是自己顧慮的問題,而應該是方志文這個主公來考慮的,同時,這件事也是鄭玄門下以及鄭玄對方志文一次考察,或者說是所有密雲一系文官對主公的拷問。

「元皓,復希的信你看了有什么想法?」

田豐將信擺在案台上,自己則端著茶盞,一邊喝一邊斜著眼睛看著書信,聽到方志文的問話,笑了笑道:「主公,豐寧城守是崔德儒,清河口港是崔季圭,樂浪是陳正峰,樂南是陳復希,如果豐所料不差的話,主公打算在樂浪郡南再開一城,估計主公屬意國子尼,如此一來,主公手下城池,基本上都掌握在鄭門子弟手中,主公不怕么?」

方志文眨了眨眼道:「你覺得我應該怕?」

「既然是同門,本來就會互相照應,既然為官,自然就會為自己的家族爭利,為官而成黨,為政而成族,密雲政治結構最重立約,若是立約者都成了黨團,主公不怕這些約法都跑偏了么?」

田豐這話要是放在以前是肯定不會這么說的,因為這個說法,其實就是質疑為官者的品性,這年代的名門子弟最重品性,田豐的這番話要是傳了出去,肯定得罪一大批人。不過從這里,也能看出田豐的性格,真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確實很耿直。

方志文默默的點頭,但表情上卻是很輕松,扭頭看了看身側太史昭蓉,見她一臉的困惑和好奇,最後還是沒有詢問她的意見,對於政治上的東西,這個丫頭了解的還很膚淺。

方志文抬手指了指營帳門口,通過門口,可以看到帳外巡邏的衛兵。

「元皓,這軍中跟你剛才所說的情形也是類似的,軍中袍澤更重感情,軍中的派系更是難以排除的,不過,這事能改變么?或者說有必要改變么?為了防止利益勾結,就阻斷正常的用人程序,那么首先犯錯的就是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