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曹操的陽謀(1 / 2)

「對,時機!曹操在等待一個時機,他等待的是一個讓對方沒有時間反復考慮、仔細斟酌的時間,一個讓敵人再也沒有充分的時間來重新組織和調整兵力,改變戰場態勢的時機!」

方志文的話如同劃開黑夜的閃電,頓時將所有人的困惑迷茫照亮了,一切迷霧都隨著這句話而煙消雲散,同時曹操那陰險得意的笑容,也從黑暗的迷霧之後暴露了出來,原來召陵所謂的精彩的攻防戰,汝陽所謂殘酷的攻城戰,都是一個餌、一個陷阱,一個等著黃巾軍的態勢完全成型之後,才會真正露出凶猛獠牙的巨大陷阱。

「主公是說,當汝陽戰局進行到關鍵深刻,雙方都已經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就快分出勝負的時候,才是曹操回身猛撲汝陽的時機?」

趙雲終於明白了,自己原來從一開始就想錯了,曹操與朱雋分兵,並非是因為他們輕視黃巾軍的戰力,而是一種策略,從一開始就進行的一個策略,如果黃巾軍真的不堪一擊,那么他們分兵進擊自然是正確的。

如果黃巾軍戰力很高,那么肯定會選擇集中優勢兵力先殲滅其一,這是每一個將領都會選擇則的戰法,而朱雋與曹操的布局,就正是針對著這個習慣性的戰術選擇而來的。

而這個計謀的基礎,就是黃巾軍的野戰能力薄弱,當汝陽或者召陵戰局進入關鍵時刻,另一方被黃巾軍遲滯的曹操或者朱雋回身反撲的時候。城里駐守的黃巾軍是追還是不追?

不追!那么,曹操與朱雋合兵,很可能將召陵或者汝陽攻破,然後再趁勢急攻另一城,當可輕易而下。

若追擊!那么難保官軍再次轉身,與黃巾軍形成野戰格局,一旦追擊部隊大敗。城池自然也是保不住了,而另一戰場也會隨著失利。

雖然現在看起來,這是一個陰謀。但是當曹操等待的時機出現的時候,陰謀就成了陽謀,不管黃巾陣營的玩家如何選擇。都必定是失敗的結局。

或許最正確選擇是同時放棄兩個城池,存人失地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總好過人地皆失。

當然,如果還有時間的話,現在應該由黃巾軍主力部隊出馬,不是去襲擊官軍後方,而是選擇加大對朱雋的攻勢,或者在牽制住想要回身的曹操也行,一旦朱雋那邊先崩潰,則大局抵定。只是,黃巾軍的人想到了這點么?曹操所等待的時機,是不是已經到了呢?還有沒有時間給黃巾軍重新調整布置了?

香香回身跟身邊的幾個年輕參謀嘰嘰喳喳的討論了一會,抬頭道:「哥哥,我們認為如果沒有新的部隊加入。黃巾軍的失利已經很難避免了,最好的結果就是在曹操轉身的時候,及時抽身撤退,連汝陽那邊也一樣,斷尾求存或者還能保留一部分的實力。」

田豐點了點頭:「恐怕曹操築壘就是准備撤離的信號了,他越是擺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勢。其實就越是顯示他要走的決心。」

方志文也很贊成田豐的判斷:「是,曹操的行動很可能就是昨夜,或者等會,新的消息就會到了,我想,召陵城中的黃巾軍會出城追趕。」

「他們是想盡量的遲滯曹操的部隊,如果以召陵失陷而換取朱雋全滅,倒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交換,至少對黃巾軍的士氣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同時也將官軍的進攻腳步徹底遏制住,如果兩城都選擇撤退,雖然能保留一些實力,但是對黃巾軍的士氣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而且官軍元氣未失,對黃巾軍後續的戰斗態勢也是十分不利的。更重要的,是對雙方陣營支持者心態的影響,這點對未來有著深遠的意義,所以,黃巾軍的高層一定會支持強兵會不惜代價的拖住曹操,曹操的野戰,未必就能輕松取勝。」

田豐的話及時的解開了方志文猜測的憑依,原來,戰場上每一個選擇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戰爭,果然還是政治的延伸啊……曹操確實是在入夜之後忽然發出了轉進的命令,是轉進而不是撤退,目標是汝陽城,在汝陽攻防的關鍵時刻,曹操要去給汝陽的守軍加上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一切,正如方志文和田豐所猜測的那樣,整個戰術就是一個大陷阱,而黃巾軍很順利的踏了進來,朱雋和曹操都是隱忍之人,直到最關鍵的時刻,才發動了這個陷阱,現在黃巾賊想要全身而退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最小的代價也是兩座城市失陷,戰敗已經不可避免。

曹操的行軍安排很有意思,兩頭是官軍,中間是異人部隊,這讓異人們覺得曹操真是個大好人,雖然大家都有些奇怪,但是這種安排對於異人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既不用擔心風險,也不用害怕掉隊。

事實上,這些玩家都沒有發現,先導的部隊其實是沒有什么戰斗力的新兵,而精銳部隊都在後隊,當然,即使發現了,大家也會以為曹操這是為了防止對方的追擊,所以將精銳部隊放在後衛,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現在,眾多的玩家正被曹操和朱雋聯手玩的這手連環計而震驚,同時也對曹操的厲害有了新的認識,所以沒有什么人會仔細的分析曹操在撤退的隊伍里面又搞了什么新花樣。

曹操的後衛部隊在行走了兩個時辰之後,就悄悄的消失在黑夜中,曹操本人也隨著這支部隊消失了,其實,這不過是曹操的一個軍師技能『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