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董卓西返(1 / 2)

董卓要走了!這是所有人,包括玩家在內的所有人的共同看法。

但是董卓自己到了這個時候,卻又猶豫了起來。

「文優,此番離去容易,若想再回來,恐怕是難上加難啊!」

董卓撫著胡子的手停頓了下來,雖然臉上的表情看上去很平靜,不過話里的意思卻顯示出他內心的掙扎。

董卓的憂慮李儒是能夠准確的把握的,抬眼看了看眯著眼睛的董卓,李儒想了想緩緩的開口道。

「小婿近日得空,仔細的研究了一下黃巾賊起事的前前後後,發現這其中頗有值得玩味的地方,也讓小婿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岳父大人可有興趣與聞。」

李儒的話答非所問,不過董卓是了解李儒的性情的,李儒並非那種喜歡大言鑿鑿無事空談的人,所以他所言必有所指,董卓也相信李儒不過是通過事情的另一個側面來回答自己剛才的問題。

「文優且道來。」

「岳父大人,根據小婿的查閱和詢問,黃巾軍的前身太平道,是一個游走在中原地區邊緣的平民道會,而且發展時期長達數十年,期間與各方勢力,包括京中的勢力,都存著頗多曖昧之處,因此在起事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太平道擁有有組織的數十萬信眾一事恐怕即使不是人人皆知,那也是街聞巷議了,但是朝中袞袞諸公為何卻視而不見呢?」

李儒確實不是說大話,而是真的下功夫去調查了一番,作為一個謀主,他自然是知道情報的重要性,可惜在陌生的冀州和中原地區作戰,董卓根本沒有什么情報來源,所以李儒的情報多數都是來自異人的情報販子和原住民中倒賣情報的商人。

雖然情報來源並不是很好,但是卻不妨礙李儒對黃巾軍的發展作出一個相對准確的判斷。這也充分說明李儒的智謀水平還是非常高的。

董卓皺了皺眉,說實話,他從來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董卓的思維方式一向比較集中,而缺乏發散性的思維,沒有跟他有明顯關聯的事情,董卓一般都不大會去花心思考慮。這也幸虧他有李儒在身邊,否則董卓這貨還想做太師。恐怕連師太都做不成。

「不知!文優直說吧。」

董卓這點倒是不錯,不知道就不知道,他不會不懂裝懂,對於李儒的話他很聽得進去,這暫時來說就很足夠了。

李儒略微得意的撫了撫短小的山羊胡子,有些狹細的眼睛閃著點點精芒。

「岳父大人,這朝中的大人們不是看不見。而是看不起啊!太平道人數雖眾,但是乃是烏合之眾,沒有學識、沒有訓練,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根基,一旦起事,不過是一場鬧劇,而那些朝中的大人們,冀州本地的世族們,莫不想借著太平道這把刀,屠殺自己想殺之人。因此,太平道事成矣!」

「原來如此,黃巾賊不過是他們手中的一把刀,可是,黃巾賊如今卻勢大難制,這其中定是有了什么不為人知的變故?」

李儒眯了眯眼睛,這里面最讓人有些在意的,就是方志文這個攪局者的出現。似乎黃巾賊的變化都若有若無的跟這人有關系,但是卻又沒有什么明確的證明跟他有關,只能說是一個智者從種種蛛絲馬跡中得到的一個相對主觀的結論。

而這個結論。李儒卻不想告訴董卓,一來因為沒有什么明證。二來這等於是在董卓面前抬高方志文,以董卓的性子,肯定是看不起方志文這個軍漢的,萬一現在就跟方志文鬧出什么齟齬,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無端的樹立強敵,這絕對不是智者所為。

「是的,變故?!黃巾賊起事之後,並非沒有目的四處進攻,或者頭腦發熱想要攻陷京城,而是掠奪了當地的財富之後迅速收縮兵力,一方面在背後的山區中建立堡壘根基,另一方面在山區外圍層層設防,這是要扎根呢!也因此,剿滅黃巾賊的戰事才如此艱難,而且可以預見,剿滅黃巾賊的事情只怕會越來越難,因為黃巾賊也會在戰爭中學會戰爭!」

董卓點了點頭,不過還是困惑的掃了一眼李儒,畢竟董卓還是沒有明白李儒到底想告訴自己什么?黃巾賊轉變策略,有預謀有組織的開始建立自己的根基,所以將越來越難以剿滅,這點董卓明白了,難道李儒是要告訴自己,繼續與黃巾賊糾纏也沒有什么功勞可以撈,反而容易獲罪么?

李儒偷偷的觀察了一下董卓,發現董卓似乎還是很困惑的樣子,微微的笑笑從包裹里取出兩張黃紙。

「岳父大人請看,這是最近在戰爭物資商店中新出現並且大賣的紙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