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丁原的選擇(1 / 2)

【新的一個月,求點保底票,謝謝了!】

袁隗派去求見丁原和陳留王的使者是荀攸,這位潁川的大才來京中游學不久,就遇到了這次劇變,隨後不知道誰的舉薦,被董卓剛剛征辟為黃門侍郎,意圖以此分化稀釋袁隗一黨,但是荀攸此次卻代表袁隗來見丁原,由此可見老牌世族勢力的強大。

「學生潁川荀攸荀公達見過老大人,不勝欣喜之至。」

荀攸躬身施禮,眼睛卻迅速的打量著丁原,還有丁原身側的呂布,丁原雖然年紀大了,須發皆白,但是身材仍然魁偉挺拔,仿佛寒冬中的勁松。

至於呂布,那更是英姿勃發,仿若一輪小太陽一樣的耀眼,甚至讓荀攸有種不敢注目的感覺。

「公達客氣了,請進。」

丁原笑呵呵的樣子看起來很親切。

兩人隨意的一邊寒暄著進了帳內,丁原一直將住所放在城外的營地內,一方面固然是小心謹慎,另一方面,根據大漢的規矩,無皇帝詔旨,客軍是不得入京城的,丁原還是恪守著這個規定的。

隨意的說了些潁川和荀氏大族的話題之後,兩人將談話的內容轉向正題。

「老大人,京城巨變天下皆驚,老大人不遠萬里奉旨兼程而來,實在是辛苦了,如今太子已然登基,京城也已恢復了秩序,天子賞罰已畢,改元更新,四海皆平,老大人刻下又是准備如何打算呢?」

「公達此話謬矣。眼下天子初登,京城稍安,身為勤王之師,自當枕戈待命,何來打算一說,丁原的去留,自然是由天子決定的。天子讓丁某去哪里,丁某自然就會到哪里。」

「呵呵.....」荀攸不以為意的笑著:「老大人所言甚是,想必天子的詔命很快就會到了吧。」

「公達如何知之?」

「猜的!」

丁原看著荀攸悠然自得的樣子。不由得大笑起來。

「哈哈......公達真是好生聰慧,天子的行事也能猜到,老夫卻是猜不到啊!公達如此聰明。怎么不好生供天子驅策,以一己之才而安天下,卻去巴結逢迎袁太尉以求榮華呢?」

荀攸楞了一下,嘴角扯了扯道:「老大人誤會了,在下是朝廷的官,自然也是天子的臣,只不過,在下的上官既是袁太尉,莫非在下能抗命不成?」

「呵呵,公達何須狡辯。大家都是明白人,老夫一生戎馬,最不喜歡兜圈子浪費時間,荀氏確實是潁川大族,但是荀氏也是耕讀傳家。讀書識禮,莫非還需要老夫來跟你講什么是忠孝節義?」

「哈哈,老大人不聞『君賢民止,不賢則去』么?孟子也有言『君輕民貴』,在下雖然也略有薄才,但是這才卻只用在百姓身上。非是賣與一家一姓。」

「好,好一個非是賣與一家一姓,望公達今後能以此為戒。」

「哼,大言炎炎之輩罷了!」

呂布不屑的撇了撇嘴角,毫不客氣的當面直刺荀攸。

荀攸的臉色一變,心里頗有些不服,何況說話的還是呂布這個軍漢。

「呵呵,呂將軍何出此言?在下又有何處所言不實?」

「荀攸你口口聲聲以民為貴,請問,何為民?」

「這.....天下百姓具為民!」

「既然如此,袁隗等為首的士家大族,上欺皇權,下凌百姓,如今在這司隸、雍州、兗州、豫州之土地,具為世族所有,致使民不聊生不得不反,請問你是如何為民的?或者你所說的民,只是那些世族吧?哈哈……這.....治理天下豈是兒戲,又豈能一兩句話就能說清,世族乃是朝廷統治和向外拓展的根基,這點從江東、荊州的發展,還有北疆的拓展中就能看出,至於兼並土地,那只是一種策略,與你又豈能說得清楚。」

「好了,某已經明白了,你也無需跟某家這個軍漢爭辯。」

呂布不耐煩的揮了揮手,沒有興趣跟這個混淆事實、一味狡辯的士族子弟爭辯什么,那簡直是浪費時間,異人有句話說得對,事實勝於雄辯,將來用事實來告訴他們答案就是了。

「你……呵呵,公達不必介意,我這義子出身貧寒,一向看不慣世族的作為,權當他胡說就是了。那么公達今天此來就是想告訴我天子即將下旨讓我軍返回並州了?」

「這.....其實是太尉大人讓在下來詢問一下老大人,可有什么需要,想必老大人奉命匆匆南下,定有准備不足的地方吧。」

「這倒也是啊!若是驟然接到詔旨,軍中一應軍需不足,想要順利返回並州,恐怕還需要等待並州運送的輜重到達才可以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