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董昭破局(1 / 2)

【感謝『滄海の無量 』和……大大的慷慨打賞,感謝『a暗夜 』大大投出寶貴的月票!】

張揚已經渡過了最初的興奮期,需要面對眼前的嚴峻局勢了,張揚有野心,這點他自己也從來都不否認。

不過自立這件事情,一開始張揚並沒有想過,而讓他想這些是是董昭董公仁,董昭原本在袁紹的帳下效命,老實說,董昭還是自視甚高的一個人,自以為不會比許攸、逄紀之流差,更不論郭圖、辛評之類了,但是董昭雖然能力卓著,卻沒有一絲被重用的可能,反而不斷的被人排擠誹謗,蓋因董昭出身不顯罷了。

於是,董昭干脆棄官而去,原本想要順河而上前往長安尋求發展機會,誰知道陰差陽錯的被張揚給截住了,張揚手下正是缺兵少將的狀況,對於董昭這個有才干的人自然是求之若渴,董昭見此也就順勢留了下來。

董昭的膽子比張揚大得多,腦袋也比張揚好用,正好公孫瓚入主河內,開始強勢的清理周邊的勢力,包括張揚伸進河內的部分,張揚為了避免與公孫瓚直接開戰,本來准備縮回上黨潛心發展。

但是董昭卻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於是親自前去拜會了公孫瓚,與公孫瓚一番密會之後,居然說服了公孫瓚與張揚結成軍事同盟。

公孫瓚有這個決定並不意外,公孫瓚現在是四處受敵的外來戶,想要在河內立足,又拉又打才是王道,因此主動送上門來的張揚自然成了公孫瓚的座上賓。

但是同時。公孫瓚也在動他的心思,等董昭一離開。公孫瓚就將兩家的秘密協議公諸於眾,一方面是堵死了張揚的退路,另一方面也是要造成公孫瓚已經在河內站穩腳跟的假象,以震懾與河內一河之隔的袁術、劉岱和韓馥。

而董昭又豈能想不到公孫瓚的這個小把戲,事實上,這正是董昭的最初打算,他是要逼著張揚亮旗,旗幟一亮出來,果然收獲了不少的並州世族的支持。原來董昭早就看出並州的部分世族與丁原這個保皇派並非一條心,所以,張揚的自立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事情也確實像董昭預計的一樣順利,同時。董昭為了防止呂布的報復。已經建議張揚派人快馬加鞭的進京了,想要利用這個機會,聯合董卓一起夾擊呂布。甚至可以趁著呂布大軍南下的機會,利用上黨郡復雜的地形遲滯拖住呂布,然後鼓動周邊的勢力攻滅呂布。

屆時是瓜分並州也好,是事後再爭奪並州也罷,反正總能有一番大作為。

只是董昭沒有想到的是,人家丁原根本就不上這個當。完全沒有攻打上黨的想法,只是加強了上黨太原之間的防御。然後還下達了一個任命書,直接將張揚任命為並州西南都督,統管上黨、河西、河東三郡軍政事,這是要將張揚架到火上烤啊!

「公仁啊!這事該當如何呢?」

張揚在心里其實是在悄悄的埋怨董昭的,自立是不錯的,誰也不願意久居人下,成為人上人誰都希望,但是如果自立的代價是如此之大,那還不如暫時屈居人下,慢慢的積攢實力以待時機來的更穩妥呢!

當然了,這種等待的心理其實人人都有,甚至很多的人就是在這種等待的心理中被徹底的埋沒了。

董昭掃了張揚一眼,微微的皺了皺眉頭,實話說,以董昭的智力又怎么能看不出來張揚其實並非是一個好主上呢,不過董昭出身一個小地主家庭,也算是從社會底層上來的人,性格也是典型的實用主義,他的想法不外乎騎驢找馬的意思,但是他有一個好,拿人俸祿自然會忠人之事。

當然了,如果以現在的狀態看,董昭顯然做得比拿得工錢要高得多,他是在拱張揚上位,但是這里面未必就沒有想要借著張揚的名聲來彰顯自己本事的想法,最終的目的,自然是要為自己尋找一個更好的主上增添籌碼了。

「呵呵,大人勿憂,人存於世就要不停的與人斗,戰場爭鋒,不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然我們出招了,丁原必會有所反應,雖然沒有像我們預想的最好結果發展,但是現在的局面也不是不能控制。」

「那現在我們該如何是好!」張揚有些焦急的追問。

「丁原這么做,是想讓我們與董卓為敵,與袁術為敵,甚至與公孫瓚為敵,處處皆敵則必敗無疑,董卓的前車之鑒不遠。」

張揚用力的點了點頭,這事明眼人都知道,但是該如何應對呢?

董昭正了正身體繼續道:「大人,要解開丁原設下的套子,又有何難?我們只需要反其道而行即可,河東我們不去,而是主動的讓給袁術,讓袁術幫我們抵擋董卓,至於河西郡,只是一大片沙漠,還有幾個異人的城池,但是既然到了我們的手里,我們也可以賣地賺錢,名義上當然是吸引異人發展河西了,同時,也可以用異人來抵擋皇甫嵩和董卓,至於公孫瓚那邊,現在公孫瓚對我們是很矛盾的,所以只要我們及時的與之溝通,讓他明白我們對丁原的忌憚遠遠的大於對他的忌憚,那么公孫瓚就不會急著與我們翻臉。」

張揚聽著董昭一條條的將丁原的詭計一一破去,看上去輕松愉快啊!張揚的心情也漸漸的輕松起來,有這么一個智謀之士幫著自己籌謀劃策實在是太幸福了,若是缺少了董昭,張揚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了!

董昭眼角注意著張揚的神態,見到張揚流露出來的欣慰和信賴的神情,董昭嘴角輕輕的撇了撇,眼神里閃過一絲得意和矜持。

「公仁此策妙絕,我這就著人前去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