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十四章 遲來的劉岱(1 / 2)

停戰無疑得到了雙方的一致認可,但是停戰的只不過是袁紹和方志文,玩家們之間可是沒有停戰的,而且臨濟城里,以及顏良的軍營中,都還在繼續發布對抗任務,這種邊打邊談的格局也符合雙方的利益。

雖然袁紹看到方志文獅子大開口的要求也很生氣,但是卻沒有憤怒的失去理智,在青州三郡的事情上,袁紹已經是一錯再錯,如果第三次還錯了,那么袁紹干脆趕緊找塊豆腐撞死算了,還做什么諸侯盟主、勢力領袖!

所以袁紹忍了,也認了,賠償?可以,慢慢的談就是了,反正以後在青州的西北三郡地面上,難免會有大大小小的沖突,如果一個不小心讓袁紹占了上風,什么債都能給你算回來!袁紹就是打著這個主意的。

那么,方志文又是打得什么主意呢?難道他就不知道欠債的才是大爺?

方志文當然知道,特別是經歷了後世那個不知廉恥的時代之後,更是對欠債的大爺們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方志文是不會在這個問題上犯傻的,方志文的目的確實在金錢和實利之外。

對於袁紹來說,最大的本錢是什么?沒錯,就是名望,方志文的目的就在於打擊袁紹的名望,當人們都知道袁紹還欠著方志文一大筆錢想要想方設法的賴賬時會怎么想?

這個問題其實很飄渺,或許現在正在袁紹旗下的屬下應該會覺得這事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對於不是袁紹旗下但是又想要投靠過來的人來說呢?這個債務足以說明袁紹的勢力其實是名不副實。或者有某種意義上的外強中干。

這就足夠了,方志文的目標就是韓馥手下的那些世族出身的家伙,當他們發現原來袁紹也不是他們想像的那么強大時,或許就不會再生出出賣韓馥團結到袁紹旗下的想法了吧!而這個結果,才是對方志文最大的利益,遠比那三五千萬更大。

於是,五月三十日。在雙方各有心思的默契下,停火實現了,談判開始了……青州的局勢除了牽扯了冀州的韓馥和張角的注意力。還引起了兗州牧劉岱和濟北相鮑信的注意力,這就在家門口發生的事情,他們兩個又怎么會視而不見呢?

從表面上看。兩人是從屬關系,但是事實上,鮑信的地位是相對獨立的,總的來說,鮑信這個人也是很矛盾的人,此人出身世族,所以立場上他就算不承認,也會被劃進世族的圈子里,但是他本人卻認為自己是皇統派,注意不是保皇派。

一個皇統派立身最終要的是什么?那就是『義』!大義!

所以。鮑信參加了討董,因為那是天子的詔命,是大義!

所以,鮑信不會投身袁術門下,也不投身袁紹門下。因為他是天子的臣,而不是袁家的臣,而在這個諸侯蜂起,軍閥橫行的時代里,作為一個天子的臣,他沒有保皇派那種為天子不惜一切的想法。只有盡自己一個地方牧守職責的使命!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鮑信與孔融的想法和行為有些相似。

至於劉岱,劉岱身上流著劉家的血,就算自己心里深處也有成為九五的陰暗想法,那也是自家人之間的事情,輪不到別人來置喙,但是現在的事實是臣強主弱的格局,作為劉家血脈,壯大自己的力量是劉岱日夜謹記於心的事情。

只是,兗州的世族力量強大,劉岱必須重新的包裝自己,至少表面上不能太過保皇,也不能表現出對世族的排斥和忌憚,但是暗地里,劉岱正在培植自己的心腹,以待時機到來的時候,能夠一舉掌控手下的軍隊,然後清洗世族的力量。

因此,劉岱對鮑信這個皇統派並無惡感,相反,倒是很忌憚張邈那個堅定的世族子弟,因此,對於鮑信建議在濟南混亂的時候,適當的將勢力向東擴張的事情劉岱是贊同的,並且願意出兵配合鮑信。

能夠遏制袁紹,劉岱還是樂見其成的。

只不過,當劉岱的和鮑信的部隊在濟北盧縣匯合之後向濟南歷城出發的時候,前一天還打得慘烈無比的臨濟前線忽然就傳來了停戰的消息,這讓行軍到半路的劉岱和鮑信軍頓時進退兩難了。

現在劉岱和鮑信也很難判斷,袁紹和孔融的停戰到底是什么性質的停戰,是暫時的還是徹底停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