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泰山郡易幟(1 / 2)

洛陽被董卓一把火燒了,天子被帶往長安,隨後潼關封鎖,關中和關東被隔絕了,這種狀況對中原以及關外各地地方官府的最直接的影響是什么呢?

其實就是本來應該抽給朝廷的稅賦沒有辦法遞解了,現在誰都不是傻瓜,都明白這個時候即使你想要送稅賦去關中,恐怕控制了整個司隸的袁術也不會答應,於是大家干脆就都不遞解〖中〗央稅賦了,膽大的直接用掉或者貪了,膽小的就放庫里存著。

然後隨著中原幾位諸侯的崛起,他們控制之下的地盤自然就得向這些諸侯上繳稅賦了,就像泰山郡的應劭,他的稅賦就是遞解給兗州刺史劉岱的,雖然距離他更近的是袁遺,但是袁遺並沒有向他要稅賦,反而是劉岱不斷的行文催促,因此夏收之後,應劭就准備將稅賦給劉岱運去。

誰知道,這個時候袁紹忽然發力南下,一舉取了濟南郡,與應劭成了鄰居,於是應劭的麻煩就來了。

應劭的糾結其實很容易理解,我們先來看看兗州的勢力分布。

最東北邊的濟北國,是鮑信的地盤,這位的態度比較奇怪,說得好聽就是忠臣,說的都不聽,說得不好聽,就是自視過高。

接著東部的泰山郡是應劭掌管,蓋因應劭是個優秀的地方官員,優秀的地方在於他無為而治,專心發展教育普及和農業推廣工作,根本就不攬權,權力都被本地的世族把持,這個是就西漢黃老政治的核心。

中部山陽郡和任城郡則在袁遺的手上,接著是劉岱控制了魯郡、東平、東郡、濟陰四郡,而這四郡正好半包圍著袁遺的地盤,特別是魯郡,直接就夾在泰山和任城之間。

最後就是陳留了,陳留是張邈的地盤,張邈現在正被袁術嚇得惶惶不可終日,坐立不安的等待著呂布的援兵,根本就顧不上兗州東部的事情,就算他想要顧,恐怕也沒有這個能耐。

經過這么一看就明白了,泰山郡的地位之所以重要,那是因為泰山郡一旦將稅賦交給袁紹,袁紹的軍隊就會進入泰山郡,而魯郡則成了夾在袁家兩個兄弟之間的鴻溝,想必這兩兄弟是很樂意將之給填平的,這個可能出現的局面劉岱顯然是要堅決反對的。

應劭這人不是傻蛋,只不過,他的性子比較溫和,也沒有大刀闊斧披荊斬棘的勇氣,所以明知道本地世族把持權力不是好事,但是當地的情況形成已經兩三百年了,當地的世族力量是極其強大的,而當地的百姓對此也是習以為常了,雙方自然而然的維護著這種關系。

所以應劭將施政的重點放到了改善性施政的方向上,注重當地民生和教育的提高,努力調和及緩解當地的世族與平民之間的矛盾,因此也為自己贏得了不俗的聲譽。也因此,在黃巾之亂時,由於泰山郡同仇敵愾,倒是沒有怎么受到黃巾軍的禍害。

那么如今又出現危及到了泰山郡安全的局面,作為泰山郡的首長,應劭卻不敢對泰山郡的命運擅專,於是召集了泰山郡所謂的鄉老,其實就是本地的世族來一起商量,到底是繼續站在劉岱這邊,還是倒向兵鋒更強的袁紹。

......................................

「本初,原本泰山郡和濟北國的事情都是順理成章的,並不需要大動兵戈,屆時,順勢將顏良將軍推向泰山郡,高覽將軍的部隊進駐濟北國,緩緩的壓迫劉岱就范。不過現在因為青州北部未盡全功,雖然與孔融方志文達成了妥協,但是異人之間的戰斗卻仍然時有發生,因此,在樂安和濟南境內,不得不駐扎重兵。如此一來,本初你的兵力捉襟見肘,若是想要繼續中原攻略,我建議完全放棄樂安郡的地盤,盡快結束青州北部的不安定局面。」

許攸的建議很大膽,可以說有點打臉,但是在青州吃足了苦頭的袁紹卻生不起氣來,這事責任確實在自己,如果再意氣用事,吃虧的還是自己,現在青州和兗州先選其一確實是正著,而且最重要的是,現在是兩人之間的密談,在許攸面前,袁紹也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子遠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只是不知道孔融和方志文是否會接受我們的善意!」

「這是肯定的,方志文本來就沒有與我們在青州交手的打算,如果當時就......算了,事情都過去了再說也沒有什么意思,還是說說現在吧。」

袁紹略微尷尬的干笑了一聲,趕緊端起茶杯掩飾著自己的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