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面見陶謙(1 / 2)

「元龍所言正是本官所擔心的啊!」陶謙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既然文台無暇分身,袁紹又有虎狼之心,還有誰能幫助我們?」

「有,孔文舉!」

「孔融?!」

陳登的話讓大家都有些意外,孔融的實力如何大家都清楚,孔融現在的地盤大都是異人的天下,孔融不過是一個掛名的領袖罷了,說起來,孔融就是一群野狼中的頭狼,隨時都有可能被別的野狼挑釁,從而失去了頭狼的地位,這種情況之下,孔融自保尚且不易,又怎么可能來幫助徐州,對抗勢力強橫的曹操呢?

但是,孔融並非僅僅是孔融,因為他背後還站著一個方志文,與孔融在青州的實力相比,方志文才是孔融最大的依仗,特別是不久前的東萊會戰,更是方志文親自來為孔融擋災,所以,陳登的意思大家都明白。

求孔融,其實是借著孔融的嘴向方志文求援,而且方志文這人非常喜歡管閑事,什么事情都會去插一腳,冀州、中原、荊襄、江東,到處都有方志文的影子,但是方志文自己卻又不會圖謀當地的地盤,而是更重視商業利益,看上去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在為幽州的商路保駕護航,這樣的一個人,應該是可以請托的。

陶謙眼神亮了起來,這個確實是一個可行的辦法,方志文的信譽良好,從來沒有強占地盤的行為,就算是清河口港和青島港,其實也是為了做生意才建立的,就像最近拿下的小葉島,也是為了給南下航線護航,所以方志文對土地的訴求很低,或許,這也是因為幽州的土地太多了的緣故吧,據說方志文新拓的千里之地,幾乎都是白地。土地多得都荒廢了。

「屬下以為可行,方志文一貫不求土地,而是尋求商業回報和人口,而這方面,我們是可以跟方志文廣泛合作的。從中原遷徙而來的民眾。現在也面臨著土地緊缺的問題,所以,這事說不定能夠一舉兩得。」

趙昱的意見是贊成,事實上。徐州不是沒有土地,只是土地都集中在少數世族手中,所以從中原遷徙避禍而來的民眾,在徐州基本上沒有恆產,而這些人長此以往。肯定會成為徐州的不安定因素,若是有心人在從中鼓動,說不定又鬧出個黃巾之亂來。

現在陶謙的辦法是推廣佛教,笮融也在大張旗鼓的做這個事情,但是這種事情愚民一時可以,時間久了,說不定佛教也會稱為第二個太平道。

因此,如果能夠向幽州分流部分人口,那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陶謙立刻就明白了趙昱的想法。求助於佛教畢竟也是無奈之舉,陶謙也明白這種事情只能緩解矛盾,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矛盾,最終的辦法還是要給這些難民、流民和新移民分配土地,否則遲早都是禍患。

「此事可行。就......子仲跑一趟吧,你那里往北海的道路比較暢通。」

糜竺拱手欣然接下了這個任務。

...........................................

徐州原本的郡治在郯縣,後來黃巾作亂,東莞和琅琊兩郡先後失陷。郯縣距離琅琊太近,陶謙到任之後。將州治遷往下邳,郯縣則作為軍事重鎮存在,而糜家的勢力大多都集中在東海郡,郯縣也是糜家的重要據點。

後來黃巾軍逐漸的消停下來,糜家甚至開始悄悄的跟黃巾軍展開大規模的貿易,特別是後來方志文猛攻城陽郡的時候,若不是糜家在背後跟黃巾軍大做生意,黃巾軍的物資補充都成問題。

因此,陶謙讓糜竺去向孔融求助,其實就是知道糜家能夠順利的通過琅琊和城陽郡黃巾軍的地盤,至於糜家跟黃巾軍做生意的事情,陶謙才不會去管,而且,徐州的大族哪一家沒有跟黃巾軍有來往呢?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更重要的是,通過與泰山、東莞、琅琊黃巾軍的貿易,黃巾軍也意識到了徐州貿易通道的重要性,因此,黃巾軍對徐州的侵擾是最小的。這個結果,也正是陶謙所謀算的結果,僅僅從這一點上看,也能看出陶謙並非一個無能之輩,作為一個外來戶,能將陷於動亂的徐州穩定下來,並且遠離戰亂,這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在陶謙焦慮的等待中,方志文的親筆回信終於到來了。

方志文這次是親自到訪,這讓陶謙頗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當然,事實上陶謙的職位要遠高於方志文,可是方志文的勢力卻比徐州勢力強得多,而這個時代,是一個講究實力的年代。

方志文是從海上過來的,從青島出發,周泰的船隊將方志文和越兮的部隊送到了連雲島上,沒錯就是連雲島,那個時候連雲港的東側還是個島嶼,沒有並入大陸,越兮就在這個只有一個小漁村的地方駐扎下來,建立了簡易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