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名士美人千古琴韻(1 / 2)

方志文現身長安的消息有心人都知道,甚至也有想要趁機動手的家伙。

但是這次董卓十分的清醒,方志文能到長安來就是對董卓的一種肯定,這種時候方志文無論如何都不能出事,若是方志文在長安出事,董卓不但臉面盡失,更會由此而引起周邊軍事勢力的覬覦,認為董卓已經控制不住長安的局面了,這么一來長安的局面就真的可能會失控。

因此,董卓在方志文周圍布置了大量的眼線和衛兵,想方設法的保護方志文的安全,不過方志文卻並不感謝董卓的辛苦,沒有急著去拜見董卓,也沒有遞表要求覲見陛下,而是忙著在城中探訪名人,或者四處閑逛。

拜訪了司馬防之後,方志文接下來拜訪的,還是中立派的人士王允,不過,王允這個中立派是有偏向的,王允這個美人計的實施者,針對的目標就是董卓,那么他自然是站在關中世族這一邊的,至少現在是這樣的,至於將來會不會跟關中世族翻臉就未可知了。

方志文接觸王允就是想要向關中世族這一陣營傳遞一些想法,之所以不直接接觸關中世族,自然是因為要顧慮自己的身份和影響,省的被雙方誤會了。

這兩天,甄姜都跟在方志文的身邊形影不離,心情自然是好的不得了,更何況,能夠跟方志文一起參與這些正式的會談,也讓甄姜有種與方志文是一體的感覺,那種被尊重和被信賴的感覺。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王允的家與司馬防的家完全不同,王允的家中要雅致得多,很多精致的建築和人工景觀,都充分的體現了漢代人簡約美的風格,但是簡約卻不代表不精致,與司馬防家里的那種朴素是絕對不同的感覺。

王允這人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也是個相當固執的人,從其年輕時的事跡就能看出,這家伙幾番被人陷害,幾至身死。曾經有一次被張讓陷害入獄,友人認為這次是必死無疑了,擔心王允受辱,於是送了毒酒給王允,誰知道王允直接就給潑地上了,還說就算被冤死,也要按照大漢的律法去死,不能偷偷的自殺破壞律法,這人的倔犟性格由此可見一斑。

當初王允隨董卓來長安。追隨的不是董卓而是天子,現在天子落在董卓手里。王允自然是夙夜憂思,但是王允一介書生,就算會耍幾下劍,想要擊敗董卓拯救天子似乎也是不可能的,至於關東的諸侯,王允已是看清了他們的嘴臉。

雖然關中世族的想法未必就比關東世族的要高尚,但是至少比董卓要好點吧,好歹當初也沒有人會像董卓這樣住在宮里吧,這實在是太荒謬了!因此。王允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想法之下,倒向了關中世族這一邊,並且還在極力的幫助關中世族拉攏中立的大臣,特別是以往的黨人,只是成效不是很好,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還是會明哲保身的。

雖然關中世族的能力和態度讓王允有些失望。雖然黨人的明哲保身讓王允十分的氣憤,雖然扳倒董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王允卻從不氣壘,這就是性格固執者的特點。在這么無望的情況下,王允還是在積極的想著辦法,至於是什么辦法,那方志文就不得而知了。

王允對於方志文的來訪是有些矛盾的,但是不管是怎么樣,都不應該拒絕。

在王允的眼中,方志文也是個野心勃勃的諸侯,根本就不尊天子,不尊朝廷,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方志文是屬於王允需要打倒的那一類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所有的諸侯也可以說是董卓的敵人,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想法,王允還是應該與方志文接觸一下的。

另一方面,如果從律法上來說,方志文也還是朝廷的平北將軍、豐寧太守,怎么說也是同殿為臣的同僚,人家不遠萬里的來拜訪,就這么拒之門外也顯得十分的不合情理,再說,王允對方志文還是有些好奇心的,於是還是將方志文請了進來,巧的是,蔡邕此時正好也在王允家里。

蔡邕作為文壇旗幟,是王允主要的爭取對象之一,不過蔡邕這人也是個認死理的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蔡邕和王允根本就是一類人,只不過蔡邕單純,而王允機變。

蔡邕覺得自己是董卓給起復的,所以董卓對他來說是有恩的,做人不能知恩圖報已是不該,若是恩將仇報那就不是人了,所以他雖然不會反對,也不會告發王允,但是也絕對不贊同王允的做法,在蔡邕看來,董卓是有很多的不足,但是這可以用更溫和的方式去改變的,完全沒有必要弄得你死我活的,畢竟董卓還是太師,沒有想著像王莽那樣上位。

聽到方志文來求見,蔡邕也是很好奇的,不過他還是客氣的想要告辭,卻被王允硬拉著留了下來,至於王允是什么目的,只能去問他自己了。

這倒是讓方志文十分的驚喜,能順便見到蔡邕也算是一件好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