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鮑信去留早有成見(1 / 2)

正如沮授當時所預測的那樣,東郡和東平郡的快速失陷,對濟北郡的鮑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鮑信與劉岱的通道被徹底的切斷了,現在鮑信是完全夾在袁紹與韓馥之間的一個風箱中的老鼠。

就在鮑信彷徨無助的時候,韓馥的使者審配到了,當然,同時到達的還有袁紹的使者辛評,雙方的目的無二,都是為了說服鮑信投向自己的主上,只不過,兩人的態度和方法卻是截然不同的。

辛評從袁紹那里領受的任務是脅迫鮑信投降,注意,是脅迫而不是勸服,也不是說服!至於為何袁紹要這么做,自然也不僅僅是的因為袁紹不爽鮑信,更多的原因在於袁紹不得不這么做,為的就是立威。

現在袁紹正逐步的面臨著世族日益驕橫的問題,這個問題或許跟袁紹的性格無關,而是跟袁紹的政策有關,袁紹的政策越是依賴世族,世族的氣焰就會越發的高漲,如今袁紹也慢慢的感受到了靈帝劉宏當年的一些感受了。

不過袁紹跟劉宏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劉宏當年小小年紀登基,本來就沒有什么威望,後來又錯誤的信賴宦官,再加上被世族抹黑,已經是權威盡失,劉宏面前的路已經很窄了,除了忍氣吞聲做傀儡,就只有拼死一擊。

而袁紹則不同,袁紹現在威望正隆,因此,袁紹的選擇更多一些,而袁紹出於穩妥期間,采用的還是比較溫和的法子,那就是殺雞儆猴,震懾那些心頭有著過分想法的世族,而那些一貫與袁紹做對,並且抹黑袁紹的人,就是袁紹示威的對象,鮑信就是這么一個存在。

因此,袁紹是不會對鮑信采用懷柔政策的。辛評即使覺得懷柔政策的效果會更好,但是他也不能公然的違背袁紹的指示,而且聰明的辛評多多少少的也能猜到一點袁紹的想法,更何況,連許攸和逄紀等人都沒有就此提出什么反對意見。辛評就更不願意做這個出頭鳥了。

只是。脅迫鮑信主動下野並且不費一兵一卒就想拿下濟北郡似乎相當的困難,因為韓馥的使者審配也到了肥城,辛評雖然立刻將這個消息匯報給袁紹,只是袁紹並沒有進一步的指示。辛評也只好一條道走到黑了。

當辛評為此無奈嘆息的時候,審配正在以貴賓的身份與鮑信密談。

「鮑大人,我家主上乃是一片至誠相邀,若是鮑大人不願意離開濟北郡的父老百姓,完全可以繼續留任。若是鮑大人不願呆在濟北郡,則主公轄下的郡國,大人可以任擇其一而治之。」

鮑信暗暗的嘆了口氣,看這審配信心十足的笑臉,只覺得很無奈。

鮑信到底想要做什么呢?做周勃陳平一流的人物?還是只是想做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大漢官員?又或者還有別的什么想法?

有些問題鮑信自己都回答不出來,與劉岱結好,是為了保護濟北的安全,是為了抵擋來自袁紹的威脅。與袁紹結怨的根源來自何進,何進可以說是對鮑信有賞拔之恩。並且對鮑信相當的信重,可惜的是,何進死在袁家的算計之下,因此,鮑信對袁家是沒有什么好感的。

可以說。鮑信一直以來的行為基本上都是以此為出發點的,就算是他積極的參與討伐董卓,其實也是為了給何進報仇,直接害死何進的人。就是董卓。

也因此,鮑信最希望投效或者投靠的是一個能與董卓敵對。同時也跟袁紹敵對的勢力,說起來這樣的勢力還是不少的,比如劉備、孫堅、呂布等等,但是,這些人距離他都太遠了,相對來說,韓馥也是一個選擇,雖然韓馥沒有公然與董卓放對,但是韓馥與袁紹已經是不死不休的關系了,至少滿足了一個條件。

「正南,貴主上的條件確實公道,不過本官與袁家有怨,而且也希望能了結這段恩怨,本官以為,天下間欲置袁紹、袁術於死地者,恐非韓刺史。」

審配呵呵一笑道:「鮑大人差矣,說句不敬的話,在鄴城還有人能夠跟袁家和解,並且不失其富貴者肯定是有的,但是唯獨我家主公不能有這種想法。鮑大人試想一下,若是我家主公投效袁家,袁家將會如何待我家主公,想必定是想要除之而後安吧!或者,鮑大人覺得袁紹是一個胸懷寬廣、包容天下之人?」

鮑信想了想,倒也是這么回事,但是鮑信還有疑慮:「那么韓刺史認為長安與晉城的兩位陛下,誰才是大漢正朔呢?」

審配眼睛轉了轉,不大明白鮑信的想法,這事只能賭了,或者還是老老實實的回答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