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皇甫困境一朝得解(1 / 2)

安靜了兩年的皇甫嵩現在正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是否接受長安的詔旨。

詔旨只是很簡單的內容,但是這里面包含的內容卻關系到皇甫嵩的生死存亡,乃至關系到整個皇甫家族的興亡。

長安的局勢皇甫嵩在西涼看了兩年又如何會看不明白呢?本來還以為董卓在關中世族的逐漸擠壓之下,會倒行逆施甚至是魚死網破,但是如今董卓似乎忽然改變了策略,決然忍辱負重的耐下心來跟關中世族玩政治游戲了。

這么一來,關中世族手里的籌碼頓時顯得有些不足了,而董卓一紙詔令讓皇甫嵩南下,更是一招一舉多得的妙手,特別是王允北上的後手,讓人覺得是韻味悠長啊!

若是皇甫嵩徹底倒向董卓,關中世族就不得不繼續退後;而皇甫嵩和盧植等人聯手的話,又可以形成有力的第三極,足以分化關中世族陣營和分擔董卓的壓力;若是皇甫嵩靠向關東世族,則董卓控制了西涼之後,再回過頭來與戒心大增的盧植、司馬防聯手,一樣能對關中世族形成圍堵的局面。

董卓似乎在賭一點,那就是他扶植起來的司馬防和盧植肯定不會跟關中世族聯合起來對付他,皇甫嵩一直很在意的就是這點。而皇甫嵩自己,雖說也算是關中世族,但是似乎也是被排除在關中世族之外的,否則他們早就來找皇甫嵩了。由此看來,關中世族的排外情緒在進一步的高漲,董卓又適時的改變態度,導致了司馬防和盧植倒向董卓,

可以說,關中世族自己的排外反而將他們送上了獨木橋,而放下了面子和身段的董卓,似乎反而尋找到了一條更寬的道路,因此,原本不看好董卓的皇甫嵩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決定。

當然。皇甫嵩還有別的選擇,比如自立!比如投向丁原!不,應該是投向晉陽朝廷。只可惜,現在皇甫嵩面臨的實際情況,並不太支持他自立。或者直接與董卓對抗。特別是董卓結束了對關中的攻伐之後,董卓絕對有能力向北先滅掉皇甫嵩。

武威郡可不像漢中那樣有山川之險,而且在西涼,董卓比皇甫嵩更加有威望。若是董卓率大軍北上,說不得皇甫嵩只能學著韓遂那樣做流寇了,若是韓遂再接受招撫,皇甫嵩恐怕連流寇都做不成。

這也是董卓一直放任皇甫嵩游離在他控制之外的原因,蓋因皇甫嵩其實很難翻出什么花樣來。所以董卓一直都沒有騰出手來處理他,現在董卓終於有了時間和精力,而皇甫嵩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事關重大,皇甫嵩在決定之前,還是想聽聽兩個兒子的看法,畢竟皇甫家的未來是要靠這兩個孩子的。

皇甫堅壽和皇甫酈北父親召喚前來,已經對事情有了一些猜測,事實上兩兄弟在私下里也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董卓對皇甫嵩部隊不可能一直都放任不管的。前一段時間董卓自顧不暇,甚至連皇甫堅壽都有些懷疑自己當初的眼光了,不過還好,董卓終究是沒有讓皇甫堅壽失望,在關鍵時刻幡然醒悟。一改之前與關中世族硬打硬撼的方法,轉而放下身段與關中世族玩政治游戲。

今日父親喚自己前來,想必就是要商議如何應對董卓的變化,皇甫堅壽現在更加堅信自己的觀點。應該是投降長安朝廷,一來可以免除與董卓直接的對壘。二來現在投向董卓正是雪中送炭的時候,必能得到董卓的信重,而董卓這人最講義氣,不會虧待曾經幫助他的人,即使皇甫家族可能暫時會喪失軍權,但是將來肯定會得到彌補,而且很可能現在就能得到個太守之類的文職,那豈不是更好過現在,如今雖然掌握了一大堆軍隊,卻不能名正言順的在當地建立勢力,反而日日為這些軍隊的口糧擔憂。

「孩兒拜見父親!」

「免禮吧,文永、文煥,都坐下,城里有什么議論沒有,關於董太師的一連串政令以及王司徒北上招撫韓遂的事情?」

兩兄弟互相看了一眼,皇甫堅壽開口道:「父親,議論肯定是有的,特別是那些異人,不過,看法也是各種各樣的,總的來說,大部分的人都比較看好董太師的一連串巧妙的手腕。至於王司徒北上這事,呵呵,不說也罷」

皇甫嵩有些奇怪的看向皇甫堅壽,皇甫酈笑道:「父親,其實大家更關心的是王司徒的義女是否會跟隨他一起北上,據說此女國色天香,所以王司徒北上這事的政治意味被大大的沖淡了。」

皇甫嵩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嚴厲的看了一眼還在曖昧的笑著的皇甫堅壽問道:「文永你是怎么看王司徒北上這事的?」

皇甫堅壽趕緊收起臉上略顯輕浮的笑意,肅聲道:「父親,王司徒北上有兩個值得關注的地方,一個是董太師對王司徒不滿,但是卻沒有采用以往的嚴厲手段,而是用了這種相對溫和的手法,這是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如果再配合董太師為天子選後的舉措來看的話,董太師是在改變以往的一些做法,至少,是對以往不好的風評有所警覺了。」

皇甫嵩滿意的點了點頭,臉上微微的露出了一絲笑意,不過眼神還是向皇甫酈的臉上打了個轉,皇甫堅壽的想法中,肯定有皇甫酈的功勞,甚至更多的都是皇甫酈的看法,孩子們總是以為自己很聰明,能夠將自己的小心思和小動作瞞住父母,殊不知孩子都是父母看著長大的,你那點小心思何嘗能夠瞞得住,父母不說出來,不過是給你留個面子罷了。

「那么另一個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