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公孫北進張遼南下(1 / 2)

公孫瓚自然是不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立刻與公孫越兩路出擊,一路從南邊大行關北上,一路從翻越北山直撲林慮。

此時張揚在陽邑兵敗的消息已經傳來,大行關的守軍到公孫瓚的大軍不戰而降,隨後公孫瓚充分發揮有幽州騎兵機動能力強悍的優勢,馬不停蹄的向前猛沖,後面的事情則交給關靖和嚴綱來收拾局面。

相比起張遼,公孫瓚的優勢在與自己能用的將領比較多,公孫瓚一路瘋狂飆進,當夜取下高都,隨後略事修整,公孫瓚繼續北進,第二天凌晨拿下高平,下午取下長平,一路上高歌猛進毫不停留。

等到張遼初步整頓好降軍,然後揮軍南下,攻取了銅陵和襄垣時,公孫越的部隊已經沿著北山一路北上,奪取了壺口關,然後回身迫降了璐縣。

至此,張遼和公孫瓚的賽跑結束了,上黨郡被張遼和公孫瓚瓜分,而且公孫瓚還占了大便宜,更重要的是,璐縣落進公孫瓚手里,則牢牢的卡住了張遼南下的道路,南邊有黃河擋住了呂布,北邊則有璐縣卡住了南下之路,在中間的河內、上黨南部,西邊的河東和西北的西河都將會成為公孫瓚生存的空間。

果然,隨後公孫瓚西進安澤,打通了從西河繞擊太原郡的通道,讓張遼再也不敢一味向南施壓,相反,張遼必須充分的考慮公孫瓚騎兵的優勢,現在西河門戶大開。意味著公孫瓚的騎兵可以攻擊從西河一直到雁北的所有地盤。

另一方面,嚴綱從高都向西推進。占據了陽城,開始向河東郡滲透。

誰也沒有想到,張遼辛辛苦苦的擊潰了張揚,得了最大好處的居然是公孫瓚,現在公孫瓚的態勢一下子變得開闊起來,原本艱難的生存環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可以說張揚的失敗滋養了公孫瓚的壯大也不為過。

至於好人張揚,則向東越過了太行山。投靠了韓馥,落跑的董昭被公孫瓚在璐縣發現,董昭順勢投靠了公孫瓚。

張遼雖然對這個結局很不滿意,但是事實已經形成,張遼現在不但不敢進攻公孫瓚,還要時刻的提防著公孫瓚的騎兵,這個意外的結果張遼不得不接受。

呂布更是不滿意。這一段時間以來,呂布是連番受挫,但是呂布自己也知道,許多事情都不是自己可以任意妄為的,自己雖然能打,但是能打卻不能讓所有的事都按照自己的意志來發展。相反,如果再任意而為,說不定會出現更壞的結局。

不過唯一能讓呂布趕到安慰的是,張揚這個混蛋已經徹底完蛋了,雖然張揚沒有死。但是他張揚的本性已經讓天下人都清了,就算韓馥肯收留他。張揚大概也不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

至於公孫瓚的壯大,呂布也不喜歡,但是卻不能不接受,因為呂布根本就拿公孫瓚沒辦法,根據龐元的說法,應該是結好公孫瓚,然後鼓動公孫瓚與韓馥和袁術翻臉,或者鼓勵公孫瓚西進,爭取控制河東郡,直接與董卓對陣去。

事實上,公孫瓚與袁術隔河對望,對袁術的恐懼和戒備,肯定比對呂布的戒備更加的嚴重,所以龐元的想法是非常可行的。

河內郡野王城,公孫瓚的府邸。

「士起、公仁,呂布的這個建議兩位以為如何?」

公孫瓚有些玩味的著關靖和董昭,這兩位之間是不是會形成新的競爭關系呢?公孫瓚也很好奇,自從自己的弟弟與關靖關系緩和之後,公孫瓚就在努力的給關靖找對手,現在似乎已經有了。

董昭了一眼關靖,很自覺的將說話的權力先讓給了關靖,這叫以退為進,而且先說的不一定好哦。

「主公,如今我軍與呂布接壤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東南邊延津附近,不過面積狹窄,而且還隔著黃河,因此,呂布南側的威脅不大,再北邊,張遼是很能打,但是奈何他有廣闊的空間需要防御,反觀我軍,只要卡死璐縣和壺關,張遼軍就寸步難進,而我軍可以從西側出西河,用騎兵奔襲太原乃至於雁門,如此漫長的防線,張遼就算本事再大,也防不住吧,能夠阻擋我們腳步的,只是我們自身的實力而已。」

「說得好!」公孫瓚贊了一句,當然,只要是心里滿溢的自得需要略微的發泄一下而已。

董昭微微的一笑,點頭表示贊同,現在公孫瓚的局面確實不錯,否則董昭才不會安心的投效公孫瓚呢,不過張揚的失敗這件事上,董昭已經將自己的責任選擇性的忘記了,他認為這都是因為張揚的無能,如果張揚能提前攻下陽邑,則一切都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