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取舍之道在乎舍得(1 / 2)

『吡啵』一聲爆響,一個火花在蠟燭芯上閃了一下,將室內的安靜打破了。

「主公,江東乃是主公和在座大多數人的根,如果這個根基都沒有了,那么主公何以立足?」

周瑜的話很簡單,當然,之所以簡單是不想將話說得太難聽,在座的人沒有笨蛋,自然知道周瑜要說的是什么,如果孫策真的選擇東渡的話,那么肯放棄祖產和故鄉,還有賴以為根基的田地,這樣的話,會有多少人選擇繼續跟隨孫策呢?

同樣的道理,背井離鄉的將士們又會有多少人能夠繼續堅定不移的支持孫策呢?

孫策默默的點頭,周瑜說得很對,自己的根在江東,如果失去了根,那么自己也就失去了活力,在異國他鄉那種艱苦的環境里,還必須要仰賴方志文和異人的支持才能堅持戰斗,這種將自己的命脈交到別人手里的事情,孫策是做不出來的,就算孫策能夠做出來,在座的眾人又能夠坦然接受么?

張紘看了張昭一眼,心里也是左右搖擺不定,作為一個徐州人,張紘自己在江東的利益並沒有多少,所以在張紘看來,東渡是一個可行的選項,而方志文在信譽上是無愧的,再說,從實質利益上來說,多了一個打手對方志文也無疑是百利而無一害,就算將來孫策在瀛洲島做大,別說瀛洲那個地方本來就不大,光是海軍的方面的限制,就能將孫策這頭幼虎牢牢的關在瀛洲島上,因此,對方志文來說,沒有陷害孫策的必要。

至於周瑜所說的根基問題才是大問題。但是這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困難,因為即使是真的東渡,開始的時候也肯定只是部隊渡海,直到打下一個穩定的底盤之後,才會逐漸的開始轉移民眾。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有了新的土地之後,這些江東的世族或許會重新考慮。

張昭想得更多,當初與方志文商談的時候,郭嘉就曾經說過,制約孫策的恰恰就是孫策依為臂膀的江東世族。如果能夠巧妙的利用東渡的時機,是可以從根本上消除這種影響的,不說別的,至少能夠以新的世族來替代老的世族,重新形成穩定的精英階層。

與死守江東等待著不知道能不能出現的機會相比,張昭現在更傾向於東渡。

「主公。公瑾說的沒錯,我軍中將士皆為江東子弟,如果要東渡瀛洲去國別鄉的話,那么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生於斯長於斯,江東才是咱們的根,絕對不能放棄!」

孫賁的話基本上代表了江東世族的心聲。一直都沒有出聲表態的朱治和顧雍也點頭贊同,孫策掃視了大家一眼,淡淡的笑了笑道:「某明白了,江東不能放棄!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決定與劉備的關系了,是繼續的爭奪長沙,還是放棄長沙重新與劉備媾和,然後圖謀重奪廬江甚至廣陵。」

張昭心下一嘆,心里不由得有些蕭索,對於正在積極發言探討與劉備關系得失的事情。也完全沒有了興趣,郭嘉當時的話正在張昭的心里發酵,孫策在忍耐等待,可周圍的人在拼命的壯大發展,孫策等的機會真的會出現么?還是最後只能成為別的人餌料。

還有。朱治和顧雍等人的態度實在是有些古怪,他們的家族經營著海上的貿易,應該能清楚的知道如今幽州和天下會海上的實力,就算沒看見,只要計算一下其中的貿易量也能窺見一二了,可是他們對此諱莫如深,肯定是另有打算的。

主公啊!還是太年輕了,被這些油滑的世族精英給欺騙了,自己受孫堅信賴,托以重任,可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孫策踏上一條絕路啊!還有周瑜,這個年輕人太驕橫了,憑著與孫策結拜之義而輕松上位,雖然夠聰明,但是卻太冒失、太自以為是了,殊不知這樣會害死孫策。

直到討論結束了,張昭也只聽到似乎決定了一個大方向,最後的底線就是放棄長沙,以換取與劉備重新媾和的可能,這算是不是結果的結果,事實上,劉備拿下長沙之後,也沒有了繼續東進的理由和能力,這個問題討論起來完全是白費功夫。

「既然如此,某就寫信令秦松照此行事,某也會盡快返回臨湘,九江的事就拜托公瑾了,至於秣陵......子布先生就多多分心吧。若無他事,大家就散了吧,明日各回所在。」

「諾!」

張昭站起來施禮,磨磨蹭蹭的走在最後,等到大家都出了門,張昭又轉身進了大門,再次求見孫策。

孫策正想回去換了衣服休息,聽到張昭求見,頓了一下還是讓人將張昭帶到了後堂。

張昭見到孫策已經換了常服,房間了沒有他人,走進了幾步跪坐在孫策對面,略微有些急促的開口道:「主公,屬下有些私情需要單獨與主公說,請主公勿怪!」

「子布先生何出此言,您是家父托孤的重臣,某做得有什么不對的地方盡管指出,某家又不是聽不進意見的人。」

「非是對主公有意見,而是那些世族!他們是在誤導主公,想要害了主公啊!」

「什么?!」孫策悚然而驚,腰身也猛地挺了起來,不過隨即,孫策有壓下了心里的驚駭,重新坐好,看向張昭強做鎮定的問道:「此話怎講?莫非先生發現了什么?」

「主公,朱治和顧雍等江東世族,一向與幽州和異人有大筆的貿易往來,這事主公應該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