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看破亂局龐元定策(1 / 2)

曹操死死的咬住了碭縣的呂布軍團,甚至不惜傷亡的與呂布打了一場陣戰,呂布雖然戰力彪悍,但是對上曹操的本隊加許褚,也沒能討得好去,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

袁紹則趁著這個時機,與沮授展開對攻,戰線在東阿到豐國之間拉開,袁紹占據著兵力和將領的優勢,不過沮授主守,而魏續的騎兵則神出鬼沒,是個純粹的破壞者,並且完全是沖著非軍事目標而去,即使魏續不能將這些人口都掠走,但是卻能將他們的糧食都掠走甚至燒毀,然後讓這些無家可歸的百姓成為袁紹的負擔。

盡管如此,這回袁紹卻是打定了主意要給呂布一個好看,這一次竟然不管不顧的繼續猛攻,將戰線逐漸的向西推進到東平郡腹地。

總的來說,東線上袁紹占優,雖然有點殲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意思,不過好歹也打下了不少的地盤,戰略態勢正在逐漸的好轉。

這個時候,成功的突襲林慮更是給呂布雪上加霜,代表著公孫瓚入局了,這么一來,呂布的敵人已經增加到三個,俗話說事不過三,過三則會形成質變!

林慮的失守在宋虎峰眼里只不過是戰術上的一種變化,在龐元看來,卻是戰略上的轉折點,這代表這次的中原大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是呂布最艱難的一個階段。

「將軍請看。」

呂布跟著龐元的手指,盯在了弘農郡的位置上。

「弘農?華雄。不,司馬防要動手了?」

「對,司馬防也會動手!」

呂布皺了皺眉頭。這個情況可真是難看,雖然呂布性子狂傲,但是也沒有到視天下如無物的境界,見到自己四面被圍,群狼圍攻的狀態,心里難免會有些焦躁和擔憂的。

「這公台應該能應付吧!」

「不止弘農,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鐵軍會主動讓出西線,放公孫瓚南下,皇甫嵩可能也會東渡汾河。然後沿著王屋山西側南下,因此,從敖倉到陝縣這一段黃河都會面臨來自北方的壓力,公台的麻煩也不小啊!」

呂布的眉頭皺的更緊了。現在可是冬季。黃河結冰了,渡河成為一件相對簡單的事情,如果公孫瓚、皇甫嵩和華雄從西北動手的話,陳宮的麻煩確實很大。

「這該如何應對?」

「將軍沒有對鐵軍的決定感到不滿?」

呂布默默的搖了搖頭:「可以理解,雖然我也希望他們能夠硬抗公孫瓚,但是鐵軍的根基還是太淺了一些,強人所難也沒用。」

龐元手指在地圖上敲了敲,笑了笑道:「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首先是公孫瓚,鐵軍雖然放公孫瓚南下。但是鐵軍的目的卻並非是一味的退讓,頗有將公孫瓚拉出來打的意思。」

呂布的眼神一亮:「若是鐵軍窺伺在側,公孫瓚必不敢大舉渡河。」

「就算鐵軍什么也不做,公孫瓚也不敢大舉渡河,公孫瓚要的是戰略防御的主動態勢和戰略緩沖,他可沒有為袁紹做打手的想法,最多就是裝裝樣子,從袁紹那里騙取一些好處,如果我軍態勢沒有惡劣到行將崩潰,公孫瓚一定不敢孤注一擲。」

龐元的語氣很肯定,這讓呂布下意識的就選擇了相信,事實上,龐元的分析非常的透徹,簡直可以說將公孫瓚算死了,公孫瓚南下的目的和收獲,都一清二楚,呂布也沒有理由懷疑這個分析的正確性。

「那么皇甫嵩似乎戰意也一樣的不堅定!」

「對,將軍睿智!」

「呵呵,某是感覺,當不得真!」

「呵呵,那只能說將軍的感覺也很准確。皇甫嵩的問題在於兵少將寡,占據河東郡西部已經是有些左右支絀了,如今他渡過汾河,控制住汾河兩岸的富饒之地之後,已經沒有余力繼續南下了,或者說,南下也就是作態而已。除非,他能跟公孫瓚達成真誠的盟約,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這么說,就剩下華雄一個了!」

龐元點頭笑了笑:「華雄很能打,部隊的戰力和機動性也很強,之前弘農之失就在此,不過公台和高覽並非袁術,一定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對付華雄不難,只要依托堅城堅守,反過來跟對方打後勤破襲戰就是了,最後的局面,就是一個纏戰,更多的戰斗將在異人之間展開。」

「異人之間哦,明白了!可是,司馬防不會增兵么?」

「不會!司馬防的意圖並非是要占據弘農郡,弘農郡是個易攻難守的地方,而且土地也不多,司馬防不會看不出來,司馬防的意圖是為進攻而進攻!」

「為進攻而進攻?這是何意?」

「為了引誘一個最大的麻煩出手!」

「最大的麻煩?難道是劉備,劉備可是當今皇叔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若是劉備真是一心漢室中心耿耿的忠臣,為何不尊天子令擅自與曹操媾和?如今曹操公然向我進攻,劉備卻在用重重借口推搪拖拉,遲遲不肯對曹操出兵?」

「這」

龐元見呂布還在猶豫,冷笑了一聲道:「將軍可曾聽到定陶城中的謠言?關於劉備的。」

「確實曾經聽過,不過復慶也說了,那是謠言!」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將軍敢保證劉備沒有這個想法?即使原本沒有,聽過這個謠言之後,如果他還沒什么想法的話,那就奇怪了!劉備此人一向心懷大志,從不甘居人下,當年在幽州時不肯屈居主和的劉虞之下,而投奔主戰的公孫瓚想要博取名聲。被公孫瓚趕走之後不願意曲侍方志文,又南下入京,趁著先帝急需外援攫取高位。進入荊州之後大肆收買人心積蓄實力,如今荊州大治,劉備嘴里喊著匡扶漢室,卻不尊詔令,此人乃是大奸大惡之輩,當無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