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曹操上位王允拆台(1 / 2)

「自遷都以來,臣聞四境皆安,海內升平,此國家之幸,陛下之福也。今陛下委臣以重任,托付國家興盛,臣不勝惶恐」

偌大的朝堂里,回盪著曹操抑揚頓挫的聲音,聽起來,頗有些意氣風發的味道,不過曹操也確實有意氣風發的本錢,這朝堂中的袞袞諸公,以及高高在上的天子,現在可都是曹操手里的玩具。

曹操在嘴里說得冠冕堂皇畢恭畢敬,可是他那挺拔的身姿,還有顧盼生雄的樣子,哪里又有半分恭敬了,在他的掃視下,眾臣紛紛的低下了頭,不敢與曹操對視,現在這些人都明白了,曹操不是呂布,他是真的會下手的。

君不見韓馥、王允和陶謙已經被變相的軟禁了么!只有上朝的時候他們才會被帶來,幸好曹操還要名聲,不然可能會尋個由頭直接將這三個家伙給砍了。

「臣必會克勤克儉,為國盡力,為陛下盡忠!」

曹操的長篇大論終於說完了,這么一來,曹操就任丞相的儀式就剩下最後一步了,那就是天子拜相。

小天子的臉色有些蒼白,眼神顯得呆滯和迷茫,不知道是不是晚上又沒有睡好,王允看得暗暗嘆息。

曹操說完了話,見小天子半天沒有反應,不滿的哼了一聲,這一聲不大的聲響,在寂靜的朝堂里如同驚雷一樣,小天子一顫。駭然向曹操看去,同樣渾身一顫的,還有許多大臣。

小天子面色蒼白的站了起來。慌慌張張的步下龍椅走到側面,整理了一下衣衫,拱手施禮,口中道:「朕,有幸得曹丞相輔助,不勝欣慰,墾請曹丞相以天下蒼生為念。以國家社稷為重,勿使朕心失望,請曹丞相接印。」

曹操不悅的瞪了天子身邊的小黃門一眼。那孩子嚇得快尿了,趕緊跑下來,但是腳下一絆,一跤摔了下來。曹操伸手敏捷。一伸手,將拋起的黃絹包裹的相印接住,對於摔在地上的小黃門連看都不看,揮了揮手,示意侍衛將這家伙解決掉。

小黃門哭喊求饒的聲音在朝堂里回響,然後消失在大殿外面,曹操冷眼掃視了朝堂中的眾人一眼,然後笑眯眯的看著小天子道:「請陛下歸座。」

然後不等小天子坐好。曹操回頭沖著眾臣道:「各位,本相在其位謀其職。今日開始,軍政事務皆出相府。」

「遵命!」

眾臣凜然領命,唯有王允未置一詞,曹操冷眼看來,在曹操心里,其實早就想要將王允干掉或者趕走,可是這家伙有後台啊,呂布現在投了幽州,曹操可不想因為王允這個老匹夫跟幽州撕了臉皮,雖然在泰山和東海郡曹操與方志文有些齟齬,但是曹操知道,方志文並沒有真的想要將自己如何。

如果殺了王允,事情可就不好說了,為了維護幽州的面子,方志文真的會大舉興兵也說不定,最麻煩的是,一旦方志文有動作,周圍的這些諸侯肯定會蜂擁而至,曹操是不會這么不智的。

「敢問丞相大人,剛才所說的四境皆安是什么意思啊?難道長安的偽朝廷已經決定去尊號臣服了么?還是袁紹決定放棄軍權入朝供職?又或者那覬覦尊位的劉備已經認罪了?丞相莫非以為自己振臂一呼,天下就皆安了?」

王允神態安閑的給曹操添堵,曹操眯著眼睛看了看王允,哈哈一笑。

「天下皆安有錯么,比起呂布在朝的時候日日征戰百姓離亂,現在四境皆無戰事,諸侯各安其位,難道不是好事么?」

「丞相說是好事就是好事吧,不過微臣倒是記得一個詞叫做苟且偷安。」

「哼,本相還記得一句話叫做『上兵伐謀』,王大人不懂軍事,不要說這些讓人笑話的說法,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還是好好回去編書比較好。」

「參政問事,議論表諫,不是為人臣子的本分么。」

「可是胡言亂語於國事何益啊?」

「微臣只是不明白而發一問罷了,或許心存疑慮的並非微臣一人,丞相要在朝堂立威,稍做解釋也是應該的。」

曹操的眼珠轉了轉,撫須而笑:「王司徒所言甚是,那么本相剛才已經解釋了,你還有何疑問?莫非本相解釋得還不夠清楚么?」

「非也!丞相大人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既然四境皆安,卻有外敵相擾,丞相大人是否應該發兵擊退外敵,以揚我大漢聲威呢?」

「外敵?」

「是啊,西邊有鮮卑胡族,日日南下侵略,馬騰的表奏未曾斷絕,東邊有異族跨界而來,還有瀛洲倭人侵我樂浪,南邊有蠻族攻打交州,丞相莫非不知么?」

曹操心下惱怒,這王允分明是在搗亂,曹操恨不得直接將這個家伙拖出去砍了,可是自己砍個小黃門什么的沒問題,也能起到殺雞駭猴的作用,若是枉殺大臣,那可是成了驕橫跋扈的實證,不但名聲受損,也會成為諸侯攻擊的借口。

但如果對王允置之不理,難免會讓人覺得自己無能,既不能壓制王允,也不能解決王允所謂的問題,那自己這個丞相又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