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張昭明志劉備擔憂(1 / 2)

張昭人老成精,如何能看不出來周瑜的心情不好,張昭更能猜出原因,肯定跟外面那個魯肅有關系,據說這兩人曾經是好朋友,只不過現在是各為其主了。

「公瑾,主公可有什么安排?」

「安排?」周瑜嘴角露出一絲冷笑:「張大人,主公已經委托你我為全權特使,也就是說你我談的結果,主公都會認,主公是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江東將士萬民的命運和福祉都交到了你我二人手里,主公還需要什么安排么?」

張昭對於周瑜的咄咄逼人毫不在意,端起茶杯抿了口茶緩緩的說道:「主公才是決策者,而非我們,主公決策之後,我們去盡力的實現主公的意圖而已,我等決定主公的命運!公瑾何出此言呢?」

周瑜愣了一下,抿了抿嘴,這話可不好辯駁,都是剛才心里有氣,才說錯了話,周瑜眼睛轉了轉,拱手道:「是在下失言了,子布先生勿怪。」

「哪里,那么,主公打算如何呢?」

「子布先生,如今形勢非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方志文勢大,主公只能避其鋒芒,眾臣也都贊成這個決定,大家都已經表示願意跟隨主公東渡另創局面,子布先生」

「公瑾無需如此,當年先主去時,將主公托付給我等,未能保住江東基業,已經是讓老夫慚愧無地,主公既有雄心,老夫雖然年邁。但是也不甘人後。」

周瑜笑著點頭:「子布先生果然是君子!」

張昭擺了擺手道:「主公的決定雖然無奈,但是也是可行的,瀛洲島雖然遠離中原。但是卻也沒有外敵之害,只要將倭人擊潰,即可從容發展以待時變,這種策略跟現在主公的戰略並無差距,差的只是一個地點而已,還有就是江東世族的態度。」

看了周瑜一眼,張昭頓了頓接著說道:「當時。老夫就以為這是一個機會,以公瑾之智當知主公的心腹之患為何吧?」

周瑜皺了皺眉:「心腹之患?子布先生莫非認為江東世族是真正的大患?」

「當然,世族的勢力越大。主公的權力越小,這事在先帝身上不是已經一覽無遺了么!當年我與先主奏對,充分的利用江東世族坐穩江東,之後就要想方設法的削弱江東世族的力量。誰知道主公大業未竟。竟然先駕鶴西去了。主公年幼,又逢新登,豈能倉促行事,於是反而讓世族趁機得勢,這等危害還不是腹心之患么?」

周瑜的臉色變了變,說實話,周瑜確實一直都將曹操和劉備當作頭等大害,一沒有看出孫策的根基其實捏在幽州手里。二沒有看出世族的問題已經尾大不掉,這確實是致命的失誤。周瑜原本自視甚高的心理,忽然有種慌亂的感覺,莫非自己真的那么差么!

魯肅北上,成了勝利者,自己南下,差點就是階下囚,孫策是自己的拜兄,在自己的幫助下地盤越來越小,如今竟然要去國別鄉,魯肅卻憑著自己能力,毫無根基的情況下成為幽州高層。

這么一比較,周瑜的驕傲和自信頓時垮了。

「子布先生,這真若是如此,子布先生所言的機會是」

「呵呵,到了瀛洲島上,大家都算是沒有根基的人了,土地會重新劃分,權力會重新分配,規則會重新制定,這不就是主公重新建立功業的機會么?甚至,一些勢力過大的世族,完全可以拋棄掉,或者他們本身就不會真心的追隨主公。」

「這這也未嘗不可,只是其中具體過程需要非常慎重,需要徐徐圖之才是。」

「自然,莫非公瑾以為登陸以及站穩瀛洲可以一蹴而就么?」

周瑜的額頭不由得有些冒汗,跟張昭比起來,周瑜在戰略上的眼光,在政治上的積淀還是差的太多了,張昭一番話說下來,頓時將周瑜的傲氣打消得干干凈凈,讓周瑜老實了下來。

張昭如此做也是為了談判做准備,他可不希望周瑜在談判中總是出狀況,張昭以為,既然已經下了決心,那么越早完成談判就越是有利,節外生枝夜長夢多的事情對孫策最是不利,如果這些節外生枝還來自內部,那可真是要郁悶死了

第二天,張昭就主動的到秣陵的刺史府拜會魯肅,正式展開了談判,既然大原則已經定下,他們之間唇槍舌劍的討價還價,其實也沒什么好說的,我們來看看周圍的諸侯對這事又是如何想的。

孫策的決定異人們是不可能知道的,這么秘密的事情知情者本就不多,這些知情者也不會主動泄露情報給異人,但是劉備和曹操卻是瞞不住的。

將來江東名義上是朱治管理,但是肯定會執行幽州的政策,這跟青州一樣,朱治就是個表面上的代理人罷了,背後肯定還是方志文在主導一切。可是幽州的政策讓很多的江東世族有恐懼感,所以他們如果不准備死心塌地的跟著孫策東渡瀛洲的話,就應該好好的想想自己的退路了,比如投靠劉備或者曹操。

於是,劉備和曹操沒花費什么功夫,就輕易的得到了他們最想要的情報,孫策已經決定跟方志文媾和了,准備退出江東東渡瀛洲。

劉備得到這個消息時比較晚,畢竟情報送到洛陽是需要時間的,在昏暗的油燈下看著情報,劉備臉上的皺紋也越發的深刻,像是刀刻的一樣,被招來的龐元和諸葛瑾等人靜靜的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