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朱顧帶頭世族支持(1 / 2)

最近一段時間,秣陵城內的大戶人家的社交活動相當的積極,這點連玩家們都注意到了,甚至有人樂此不疲的曝光某某家何時舉行聚會,有某某名人出沒等等。

事實上,聚會最頻繁的就是朱顧兩家,隔三差五的不是朱家舉行什么賞梅會,就是顧家弄一個文人雅集,當然在這其中其實沒有差別的是,請的都是秣陵城內外的江東大族子弟,至於去干什么了,你問誰,回答的都一樣,聊天!

沒錯,就是聊天!不過,聊天一點都不重要,聊什么才是重點!

朱顧兩家是這次江東大變局的大贏家,這點無須諱言,也是江東各家所公認的,已經決定跟著孫策一條路走到底的家族就不說了,他們現在正在將土地轉手,對於轉手的對象,自然是官府了,這個時候,敢於大膽接手土地的人幾乎沒有。

當然,異人比較膽子大,不過有這種實力的異人莫不是跟天下會和幽州方面有這千絲萬縷關系的人,這個時候拆方志文台的風險還是太大了點,因此,最後那些已經決定要離開江東的家族,土地差不多都到了官府的手里,其中的代表就是孫家和吳家,這兩個家族在江東三郡中的土地面積是相當巨大的。

接著就是朱顧兩家了,官府的指導政策一出來,這兩家就帶頭將多出了人頭份額的土地都作價賣給了官府,換取的資金直接的組建了一個大型的糧食商行。還有擴大海貿船隊,以及建立糧食、工具、道具工坊等等。

這是一個相當巨大的轉變,特別是糧食商行這種組織。這已經不是原來的糧商了,這種商行最早是李雪音組建的,從與農戶協議合作耕種,到糧食的加工存儲,再到出售轉運的一條龍糧食產業集團。

這種集團有效的避開了兼並土地的問題,實現了規模化的耕作,避免了小農戶生產成本高。生產目的性盲目,抵抗風險能力差等等問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共贏的局面。這里面唯一可能被詬病的,就是合同的執行力度。

朱顧兩家在深入考察了如今在幽州盛行的這種糧食商行的模式之後,立馬就從原本的遲疑轉向了支持,並十分積極的向著自己的族人和原本的雇農灌輸這種合作模式的好處。其實好處真的很明顯。

因為幽州的糧食產量高達三石到四石。原因在於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和生產效率遠比傳統做法要高,而生產成本卻大大的降低,這么大的好處,朱顧兩家的精英們要是看不到才是傻子呢!

朱家的側院,這里的酒宴剛剛結束,大家還沉浸在剛才的歌舞和詩賦的回味之中。

侍女們正在來回穿梭著,將殘餚冷酒扯下,換上了香氣怡人的清茶。

「各位。請大家安靜一下。」顧雍拍了拍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眾人扭頭看去。在席面的主位上,案台已經撤去,現在那里擺放了一個掛架,上面掛了一副巨大的圖面,有眼神不好的人趕緊的向前湊去,生怕看不見,要知道,顧雍說的可能是關系到家族未來興衰的事情。

剛才的閑情逸致,現在大家都暫時扔到了一邊,誰都不是喝風把屁的,這些世族的年輕一代,都知道生存的嚴峻。

「上次,我們細說了產業化農業的優勢,不過事後有不少的人來問在下,我想光是說可能說不清楚,甚至還會有人說我胡說,於是我從密雲祥雲商行那里借了這個都東西一用,這可是密雲商行培訓掌櫃用的秘籍啊,呵呵」

顧雍的一番話將大家的胃口都吊了起來,如今不知道祥雲商行的人絕對是大門不出的呆子,而祥雲商行更是以經營手法著稱於世,他們的秘籍那肯定是了不得東西,今日能一見,絕對是幸運。

顧雍洋洋得意的掃了大家一眼,示意兩個作為助手的侍女將第一張布帛掀開,他自己讓到一側,手里拿著一根木棍,指著圖面道:「大家請看,這左右兩部分是一個基礎對照,左邊的這個,是在冀州北部,也就是與涿郡相鄰的河間取得的實際數據,這是一個當地的宗族,他們擁有的田畝數、耕作人數、使用的牲畜、工具,投入的種子、物料和水利設施維護的成本,當然,這個宗族本身不經商,所以他們的糧食是賣給糧商的,這個後面有說明,大家先看這些數據。右邊的是祥雲商行在涿郡南部簽訂了合作協議的一個面積相似的農庄,請看數據的對比,記住這個是實際數據,並無任何虛假,各位不信可以自己去實地考察。其實我相信大家一看心里就有數了,因為這左邊的部分,與我們這里相差不大。」

顧雍一項項的逐漸講解,在座的人里面有的是參與家族管理的,有的則完全沒有經驗,但是也能很快的明白這些項目的來源和目的,並且一下就明白了耕作是如何進行和經營的,這個條目的作用相當的強大。

等大家都仔細的對比之後,顧雍示意助手再翻了一頁,這一頁,使用條狀圖將剛才的數據直觀的現實了出來。

「大家看,這就是剛才兩快數據的對比,紅色的是舊有生產模式,藍色的是新的生產模式,這下一眼就能看出,不論是哪一項,都是藍色的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