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並吞河東皇甫殞命(1 / 2)

其實公孫瓚一直對河東有想法,因為河東與太原和上黨相鄰,事實上,公孫瓚出於戰略主動xing考慮,早早的在皇甫嵩剛進入河東郡的時候,就搶先占據了河東郡的東部地區,從北部的洪桐,到南部端氏和陽城,都在公孫瓚手里握著。

公孫瓚南下重奪河內郡之後,又出兵越過王屋山,搶占了王屋山西側的垣縣。

占據了這些有利的地形,河東的重鎮安邑和臨汾都在公孫瓚的攻擊范圍之內,安邑還好一些,與垣縣之間有中條山阻隔,臨汾與洪桐是汾水上下游,沿著汾水,公孫瓚的大軍隨時可至,而且公孫瓚精擅騎兵戰術,還可以跨過汾水之後突入皇甫嵩背後,說起來,皇甫嵩的戰略態勢其實相當不好。

因此皇甫嵩一直都在兩面討好,一方面與司馬防保持著從屬關系,甚至將自己的子侄都送到長安城里為司馬防效力,另一方面,又跟公孫瓚眉來眼去,一起謀劃著南下北進,如果不是顧忌司馬防,皇甫嵩甚至要跟公孫瓚結成軍事同盟關系。

因此,當公孫瓚親自來到洪桐,准備率領公孫范南下攻打臨汾的時候,公孫范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大兄,這....這是為何啊?我們與皇甫嵩不是一向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有著軍事默契的么?」

「呵呵,難道你想要說道義的事情么?」

「不,小弟也知道道義跟利益無法相提並論,可是這未免.....未免太出人意料之外了!」

「出乎意料之外就好啊,這就叫做攻其不備!就算皇甫嵩與我們的關系再好,他也不是我們的人,河東偌大的地盤,人口耕地都不少,又緊靠著我軍的要害之地,所謂的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如今時機正好,我為何不能取之?」

公孫范皺了皺眉,他當然不是想要反對大兄的決定,只是他不明白,怎么會忽然改變了戰略方向,從南邊、東邊忽然轉向了西邊,與東邊南邊相比,西邊其實還是很貧瘠的。

河東算是稍好一些,特別是河東郡西邊,在皇甫嵩的經營之下,黃河沿岸的城市恢復的還是不錯的,不過北邊的西河與西北邊的北地就更荒涼了,那都是盜匪的樂園,想要經營那里,可真是要有相當的氣魄的。

公孫瓚看著公孫范遲疑不解的神se,心里也是有苦說不出,當然了,魯肅來訪時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東邊和南邊固然富庶,但是此時公孫瓚跟袁紹相比,實力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想要虎口奪食甚至是直接跟老虎開戰,都是不大現實的。

想要壯大自己,公孫瓚唯有向西,吞下河東經營西河和北地,潛心經營壯大實力,以圖他日有並吞袁紹,南顧中原的實力。

不過,選擇西進固然有利,可他這么被方志文擺布著,心里難免有著一種巨大的挫敗感和憋屈感,這種沒面子的事情公孫瓚自然也不好跟部下說,就算是弟弟也不成。

何況,公孫瓚在向西的同時,也被迫放棄了太行山南麓的西山,這等於是將自己的脖子伸到了方志文的利刃之下,當然,他不放棄也不行,因為魯肅明著告訴他了,幽州最強的山地騎兵部隊將會被調到常山郡,太行山正是他們活動的區域,如果公孫瓚不想跟李元志試試誰更厲害的話,最好還是主動放棄西山的控制權。

這么做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那就是袁紹不可能越過太行山來攻擊自己,相比起袁紹,方志文似乎要溫和的多。

這里面的門門道道公孫瓚不願多說,公孫范雖然不大明白大兄的想法,但是大兄已經決定了,就只有執行了!

公孫瓚兄弟倆個,帶著騎兵分兵出發,繞過小城平陽,連夜突襲臨汾,毫無防備的臨汾在天明時分被輕易的攻下城門,然後城內的守軍亂做一團,逃跑出城的被包抄的公孫范全殲,城內的守軍堅持了不到半天,就徹底投降了。

公孫瓚用微小代價一舉奪得了臨汾,收到消息的皇甫嵩大驚,立刻率軍北上左邑,擋住了公孫瓚南下的腳步,公孫瓚隨即在左邑城外結營,准備在這里與皇甫嵩一決勝負。

公孫瓚在左邑黏住了皇甫嵩,而公孫范卻揮軍西進,一舉攻下河津,然後沿黃河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可憐皇甫嵩麾下可用之將不多,加上這幾年太平日子過得多了,部隊竟然毫無戰力。

不幾日,就被公孫范拿下汾yin、解縣,公孫范從西邊繞了個圈,兵鋒直指安邑,皇甫嵩頓時毛了,只好放棄左邑,回軍安邑。

公孫瓚豈能放棄這個好時機,立刻就用騎兵追上了皇甫嵩,糾纏上之後,公孫瓚的步兵隨後追及,兩軍就在安邑與左邑之間展開了一場野戰!

「主公,皇甫嵩的防御跟烏龜似的,攻不進去啊!」

公孫瓚駐馬在一個山丘上,總攬整個戰場,皇甫嵩的中軍也在一個山丘上,跟公孫瓚遙遙相對,部將的匯報公孫瓚也看在眼里,不過他並不著急。

「不急,穩扎穩打,困住他們即可!田楷的部隊到哪里了?」

「回稟主公,他們從垣縣出發,已經繞過中條山,現在應該在聞喜附近,距離戰場三十到四十里!」

「嗯,我們的任務就是困住皇甫嵩,皇甫嵩這次是大意了,居然想要在左邑擋住我軍。」

「主公,公孫范將軍已經到了,是否立刻參與進攻?」

「不急,令他歇息馬力,等到田楷到達之後一同發動總共!」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