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等著少年人慢慢長大,就可以擁有完全不一樣的人生,他期待的人生。

時敘也是一樣。

南街很小,少年們的理想很大,從來到這條街道,承接了南街人的諸多好意開始。

有許多感情,許多重要人的前途,就通通系在時敘身上,只等著被他帶著,去地獄或者天堂。

而普通人評判這一點的分水嶺,就是那些對普通人來說非常重要的日子。

比如高考。

這一年的高考,南街的動靜空前隆重。

許多家長紛紛關了鋪子,請了假,眼巴巴在外期待。

如果放在七八年前,這種情況是十分罕見的。

因為南街並不富裕,在這一代之前,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安穩成材,他安穩的上了初中,上了高中,還會安穩的走進大學。

他活的耀眼又懂事。

畢竟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在這以前,南街有十個孩子,三個能上小學,三個能上初中,三個能上高中,只有一個,可能走進大學。

這才是南街人習以為常的生態。

可這一批卻不同,他們的前途大好,如果不是真實發生了,會讓人覺得自己在臆想。

因為好的不真實。

祝許媽媽站在考場外,甚至調侃道,如果不是確定兒子是親生的,如果不是確定兒子小時候有張稀巴爛的成績單,她願意稱之為奇跡。

畫面滾動,黑了一瞬,似乎是這段記憶結束了,即將切換。

熒光藍屏上,忽然有一只手斜斜伸出來,在上面點了一下,畫面定格在聞女士的笑容上。

屏幕外,陸昭明敲著桌面,突然開口,問謝然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