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有事發生(1 / 2)

大周自太祖皇帝以來,皇嗣便一直稀少,直到了先帝一朝方才繁茂了起來,但是,能夠養活的卻也就那般幾個,而永熙帝即位以後,在皇嗣方面卻一直顯得極為的艱難,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永熙帝一而再再而三地駁回了朝臣要求廣納後宮的勸諫,而在近三年,雖然也是沒有廣納後宮,但是每一年卻也是有君侍進宮,而且每一年都有皇嗣出世,雖然還是及不上先帝一朝的繁茂,但是卻也讓不少朝臣安了不少的心。

可即便是安了不少的心,但是永熙帝後嗣稀少也是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

皇子先且不論,永熙帝登基至今十六年,但是卻只有五個皇女。

這個數量遠遠不能與永熙帝的身份匹配。

甚至比不上一些豪門大戶一年中所出生的孩子多。

這對皇家,對帝皇,對大周的繁榮昌盛都不是一件好事。

而在這五個皇女當中,還沒有一個嫡女,且二皇女受到生父連累而被逐出宮外,等於是廢了的,大皇女生父卑微,便是撇開這個不談,如今永熙帝可以承繼皇位的皇女也就三個,五皇女還未滿周歲,以先帝一朝夭折的皇女數量來看,五皇女能不能活過十歲也說不定。

所以,永熙帝的每一個皇女都是彌足珍貴的。

恪侍君,如今的柳貴夫腹中的孩子雖然還不確定是皇女還是皇子,但是豫賢貴君這般明目張膽地謀害皇嗣,卻也是過於的惡劣。

而且,柳氏位份雖然低,雖是庶子,但是,出身在永熙帝眾多君侍當中,卻也屬於上層。

永熙帝對於御史的輪番長篇大論的聲討也只有一個態度,那便如同她話中旨意中所說的一般,一切都是柳氏大意所致。

御史自然提出趙氏的話。

對此,永熙帝的解釋就是趙氏弄錯了。

不過永熙帝的維護,御史卻不買賬。

這些年,永熙帝對御史台很是寬厚,因而,御史台的御史也更加的盡職,也更加的激進,儼然一副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決絕。

最後,早朝不歡而散,永熙帝拂袖而去。

這種情況讓六部尚書以及幾位內閣閣臣很是火大,不是她們要阻攔御史台的工作,也不是她們不在乎皇嗣被謀害,而是,如今永熙帝被氣走了,西北一事又得被延後。

若是出了差池,那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她們的擔心也沒有持續多久,散朝後不久,永熙帝讓冷霧傳旨,召她們前去御書房議政。

御書房內

永熙帝眉宇間已然殘余著方才早朝上的慍怒,「西北一事,各位愛卿可有想法?」

眾人聞言,便將各自的想說說了說。

大致還是昨晚上商議的,不可妄動,但是卻也要做好萬全准備。

「兵部尚書。」永熙帝聽完了眾人的話,神色沒有多少變化,點了兵部尚書白瑞的名字,「若是開戰,我大周的勝算有多少?」

眾人聞言,心頭一震。

白瑞沒有立即回答,即便昨天晚上她已經連夜做了一番准備,沉吟半晌後,方才開口道:「永熙十一年西南一戰,我朝大軍雖然礙於南方大旱而不得不停戰,但是卻也是重創西南土著,這三年西南土著雖然得以喘口氣,但是卻也未曾恢復元氣,暫且不會對西南邊陲造成威脅,而東邊也並無大患,西北若其大戰事,勝算如何便要看西北的將士。」

永熙帝淡淡點頭,卻並沒有發表看法,隨後又問了戶部尚書謝凈芸。

謝凈芸在戶部也有幾年了,這個戶部尚書當的雖然不算極為出色,但是卻也是兢兢業業的,「臣同意白大人的看法,只是,之前的西南大旱以及後來東海戰事,國庫損耗眼中,陛下又降低了南方各州的賦稅,各地的水利設施也一直在興建中,每日銀錢也是耗損的厲害,因而臣以為,西北之戰可以打,但是卻不惜速戰速決。」

永熙帝還是點了點頭,隨後便又轉向了安王,「安王覺得呢?」

安王上前垂首道:「這幾年西戎與大周一直沒有大沖突,如今忽然間陳兵邊境,臣覺得這其中必定有什么緣故,因而,臣以為如今最好的法子便是以靜制動。」

永熙帝眸光幽深凝視了安王半晌,「安王覺得以靜制動是最好的法子?」

「是。」安王沒有猶豫立即回道。

永熙帝沉吟會兒,「戰事從來都是瞬息萬變的,以靜制動未嘗不是一個好法子,只是,朕卻認為,以靜制動太過於被動,與其被動,不如先發制人!」

她的語氣並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安王卻不知為何,心頭一顫,隨即生出了一種異樣的感覺,她微微抬頭看向了眼前一臉威嚴的帝王,雙手收入了衣袖當中,忍不住輕輕顫抖。

昨晚上的記憶很不合時宜地回到了她的腦海當中。

昨晚,她離開御書房便去宮門找到了正在馬車內等待著他的正君,隨即便得知了雪梅樓所發生的事情,也得知了柳貴夫失去了皇嗣一事。

昨晚她見陛下丟下西北的急報匆忙離去之時,便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也猜想是不是那人所為,可是當她聽見了自家正君所說的事情之後,卻還是震驚無比。

柳貴夫的皇嗣沒了……

皇家失去了一個孩子……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她!

「安王?」永熙帝一句不輕不重的叫喚將安王從回憶當中拉了回來。

安王快速收斂思緒,「陛下,先發制人是好,只是如今不管國庫空虛,若是……」

「昨夜朕接到了密保,西戎國主病重。」永熙帝打斷了安王的話。

眾人訝然。

安王亦然,「西戎國主病重?」

「西戎國主病重,西戎國朝堂如今各派勢力爭先搶奪。」永熙帝繼續道,「西戎國在這時候陳兵大周邊境,雖然目的暫且不明,然而,在這等情況下陳兵邊境,其氣勢以及實力必定大減,這於大周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眾人皆是神色凝重。

永熙帝掃了眾人一眼,最後目光定在了安王的身上,「送上門來的機會,朕若是就這樣駐足不前,瞻前顧後,如何對得起先帝,對得起大周的先祖!」

安王即使已經渾身僵直,但是卻還是打了一個輕輕的哆嗦,臉色越發的難看。

永熙帝收回了視線,隨後就對西北興戰下了一連串的旨意,命內閣大臣擬寫聖旨以及做戰前預測作戰方案等,命兵部和戶部全力做好後方的物質准備,工部和吏部全力配合。

眾人都領了旨意神色緊張去前去落實。

只剩下安王和禮部尚書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