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烏江飛渡(一)(1 / 2)

月20日下午,紅五軍團34師抵達余慶縣城附近()。

偵查員報告,余慶城里無部隊駐守,只有民團。

陳樹湘師長命令101團立即占領縣城,100團繞過縣城,直接奔襲烏江渡口,師直和102團跟進。

侯之擔是桐梓人,貴州講武堂畢業,與王家烈一樣,是桐梓系骨干人物之一。自從王家烈把毛光翔從貴州省主席寶座上趕下來後,侯之擔就一直和王家烈對著干。打來打去,就形成了侯之擔割據黔北的局面。現在的侯之擔身兼二十五軍副軍長、教導師師長、川南邊防司令三職,除教導師所屬正規黔軍外,還擁有幾個縣的民團等地方武裝()。

紅軍進黎平前,蔣介石電令王家烈黔軍主力到錦屏、黎平一線布防時,王家烈實際上已經命令過侯之擔部隊准備堵截共軍。但是,王家烈的命令對侯之擔來說,不但沒有作用,而且還引起侯之擔擔心,怕王家烈借紅軍之手消滅他。事實上王家烈也確實是那么想的。因此,當17日晚間,王家烈因為紅軍進占劍河而嚴令侯之擔按照軍事會議部署出兵黃平、施秉一線堵截紅軍、嚴防烏江防線的電令下達後,侯之擔並沒有認真落實。

直到19日紅軍占領黃平、施秉,侯之擔才開始擔心紅軍會不會是想到黔北占他的老窩啊,急忙調遣部隊防守烏江,准備在茶山關、江界河、回龍場三處渡口重點布防。

要說侯之擔長期盤踞黔北,占有地利,部隊應該迅速向烏江開拔才是,但實際上不是那么回事。侯之擔部從沒有和紅軍打過仗,也沒有和中央軍、川軍、湘軍、桂軍交過手,唯一交過手的部隊就是王家烈部,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事實上就是一支地方保安部隊。加上許多士兵長期吸食鴉片。因此,戰斗力極低。一聽說要去防守烏江,軍官和士兵都是磨磨蹭蹭的,大部分都是先過癮再開路。侯之擔上午1點命令第三旅林秀生部去防守烏江,結果到中午的時候才只有一個團出了遵義。

到了晚上,侯之擔才知道林旅是下午全部離開遵義趕赴烏江的,正要拿起電話痛罵林秀生,就接到了紅軍一、三軍團主力占領福泉、開陽的通報,接著就有布設在貴陽的暗線報告說王家烈已撤回貴陽,並且命令幾個地方的保安團向貴陽集中。聽說已向蔣委員長和四川、雲南、廣西、湖南發出了緊急求援電報。侯之擔地心一下子就放回了肚子里,心道我說紅匪不會來黔北吧,那烏江是好過的么?

很快部下又報告,王家烈主力15個團從銅仁向貴陽急行軍,現已通過仁懷。

侯之擔就越發相信紅軍主力將會圍攻貴陽,不然王家烈怎么會讓他的部隊晝夜不停地往貴陽趕呢?

於是,一直到20日上午,侯之擔才催問林秀生部到了什么地方()。當林秀生報告說各路行動迅速、距離烏江邊約有70里路程時,侯之擔也不再問到底到了什么地方。也不考慮林秀生的話可信不可信,只是交代了一句加快速度就放了電話。

中午地時候。侯之擔召集了幾個老弟兄喝酒。喝著喝著就聊開了貴州地形勢。侯之擔端著酒杯。言之鑿鑿地告訴老弟兄們。烏江素稱天險。別說湘江戰役慘敗後地紅匪了。就是蔣委員長。如果不和他商量商量。裝備精良地中央軍想過烏江也是不可能地!這黔北說到底是桐梓系地根本。是他侯之擔地到一畝三分地。無論是誰想到這里來撒野。都得先看看烏江天險同意不同意。看看教導師地弟兄們同意不同意!

這番話說地是氣壯如牛。聽地幾個老弟兄開懷痛飲。

有一個老弟兄邊喝酒邊湊趣。說道:「要是紅匪真地去圍攻貴陽。那可是要王主席地好看了!」

另一個人馬上說到:「什么王主席。那是我們桐梓系地叛徒。最好讓紅匪把王家烈這家伙抓了。我們擁護侯副軍座。不。應該是候軍座、候主席上台。到時候。教導師直取貴陽。我們分兵把守哥哥地區。保護候主席做個快樂自在地貴州王。」

聽得侯之擔兩眼放光。連連說:「不敢當。不敢當。老兄弟們抬愛了。」

於是。酒桌上地氣氛愈發熱烈。猜拳劃枚。狂聲浪語。簡直不知道今日是何日了。

歷史上,紅軍強渡烏江時,是分三路搶渡進行地。其中右縱隊一軍團一師和九軍團,從余慶縣箐口附近的回龍場渡口扎竹筏渡過烏江,幾乎沒有發生像樣的戰斗,防守的黔軍第8團萬式炯部一觸即潰;左縱隊紅三軍團從茶山關渡口過烏江,也沒有發生戰斗,敵人見紅軍到來,以為神兵天降,放棄陣地逃跑,三軍團輕松過江;只有中路一軍團二師在江界河渡口曾與敵激戰。造成激戰的原因是李德、博古重提向湘西進軍,主張不過烏江,中央不得不召開猴場會議,解決進軍路線問題,耽誤了時間,讓侯之擔部有機會修築工事()。即令是這樣,侯之擔守軍兩個團在紅四團火力壓制下,一看紅軍竹筏過江,登岸進攻,也就很快潰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