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大汶口(1 / 2)

川一民知道王銘章殉國,是在滕縣失守後第二天的率嶸()。工

這段時間,劉一民忙著組建山東局領導機關,為各部配備人員。一直忙了幾天,才算基本忙出了一點眉目,選調的干部從各部隊和各地開始向租徠山區集中。

初步完成山東局機關組建工作後,劉一民找來宣傳部長鍾效培,提出必須馬上創辦山東局機關報,以適應宣傳人民、教商人民、服務抗日戰爭的需要。要他馬上找羅榮桓政委匯報,由羅政委、蔡中、鍾效培三人負責,研究報社領導班子人選。確定後,馬上投入工作。

鍾效培問劉一民對報社班子人選有沒有建議,劉一民想了想,提出。安晶晶同志畢業於北京大學。在成都參加紅軍,擔任過紅七軍團軍團報主持工作的副總編,籌建了陝西省抗日民主政府機關報。這個同志經過戰火考驗,對黨忠誠,熟悉報紙采編業務,是行家里手,中央派她來山東的主要任務應該就是創辦報紙,建議任命她為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給她派兩個助手,一個是劉導生,萬歲,是孫陶林同志推薦的。暢年在北大入黨,當過北大黨支部書記,是一二九運動學生領袖之一,全國學聯主席;另一個是匡亞明,強歲了,是中央派來的,革命資歷很深,上海大學畢業的。這三個人的具體情況羅政委、蔡主任都清楚。

鍾效培找羅榮桓匯報後,提出了建議名單,擬任命安晶晶同志任即將成立的山東局機關報黨委書記、社長,劉導生同志任黨委委員、副社長。匡亞明同志任黨委委員、總編輯。

名單確定後,鍾效培領著三個人來見劉一民。劉一民提集辦報的指導思損就芳富傳帶的方缽政策,曹傳團結稍日()。

報紙的定位為**中央山東局機關報,辦報方針是宣傳大眾、服務大眾,把報紙辦成政治性、斗爭性、知識性、文藝性、趣味性融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報紙。

晶晶匯報了籌辦報社所需的人才、設備、經費問題,說明了從天津運回的辦報設備分配和使用情況。翼南、魯西的報紙都是利用從天津繳獲設備開辦起來的,現在設備有、編輯記者有、印刷工人有,籌辦全山東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報紙的條件已經具備。請師長為即將誕生的報紙起名並題寫報頭,如果有可能,請師長撰寫刊詞。

劉一民欣然命筆,題寫了《大眾日報》四個大字。接著又揮毫寫下了「抗戰之聲、民眾之音,知識之窗、文化之泉」四句話。寫完,想想還不夠全面,就又題寫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真實執著的新聞操守,生動鮮活的嶄新文風」四句話。

放下筆後,劉一民對晶晶三個人說:「你們三人中,晶晶是我軍的新聞人才,立過許多大功。匡亞明同志是老黨員、老同志,斗爭經驗豐富,經歷了艱苦斗爭的考驗。劉導生同志雖然年輕,但是經歷了一二九運動的洗禮,是有威望的學生領袖。希望三個人在工作上緊密團結。互相配合。所有報社的干部職工一律實行軍事化管理,都要接受軍事練,拿起筆是記者、編輯。拿起槍就是工作隊員、戰斗員。最起碼每個人都要有自保能力,面對敵人的時候能勇敢戰斗。效培同志一會兒去找參謀長,向他傳達我的命令,從師直各部隊抽調干部戰士,將晶晶、趙小曼的警衛班改成宣傳文化系統警衛連,負責報社和即將成立的電台、文工團的安全保衛工作。警衛連要具有野戰能力。確保在危機時亥能夠掩護宣傳部門安全轉移。報社所有工作人員,一律按警衛團標准配武器彈葯經費問題找吳征解決,要保證供應。以後經費列入政府財政供應,按時撥付。至於刊詞,由你們來寫。以後,報社歸宣傳部領導,有事向鍾部長匯報。特別重大問題由羅政委把關。

晶晶見籌建報社的問題全部解決,連安全保衛問題都解決了,心里高興,眼睛里就流光溢彩,一臉生動,上前給劉一民倒水。邊倒水邊說:「謝謝你!」

鍾效培是高級領導,多少知道一點劉一民的事情,看見晶晶臉上的表情,生怕她激動之下說出讓劉一民為難的話,讓匡亞明和劉導生瞧出二人的感情糾葛,站起來和劉一民握手後,拉著三個人就走()。

出門的時候,劉導生埋怨鍾效培說:「鍾部長,你干么急著走啊?今天的機會多寶貴,一號長那么忙。能抽出時間聽我們匯報,我還有許多問題想向他匯報,聽取他的指示呢」。

鍾效培笑呵呵地說:「劉一具同志很忙,我們也忙,先把報紙辦、起來再說,以後有的是匯報機會

晶晶看了一眼鍾效培,嘆了口氣,低聲嘀咕道:「原來的蔡主任心長偏了,來了個鍾部長也是個偏心眼兒。」

鍾效培耳尖,聽到了晶晶的話,無聲地笑了一下,就讓三個人回去抓緊把編輯部、印刷廠先組建起來,做好創刊准備工作

送走幾個人後,劉一民找來黎玉,商量如何開展根據地的財稅工作。

按照劉一民的思路,山東根據地必須建立自己的銀行,行人民幣,理順金融體制。在沂蒙山區建立工業體系,開煤礦、鐵礦、金礦,利用從天津動員來的技術人員、工人和民族資本家,興辦各類企業,保證根據地正常的生活必需品生產。至於軍工,由後勤司令部統管通辦。商業方面,想法設法保持流通,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商販與根據地交易。等打下了海濱城市。還要想法和外國人做生意,特別是那

農業方面,這山東眼下農作物除了小麥外,秋糧主要是高粱和大豆,玉、米很少種植。平原地區還不錯,山區就不行了小麥一畝地也就是凹公斤到,舊公斤之間的產量,高粱、大豆的產量更低。至於蔬菜,種類就更少了,基本上就是蘿卜、白菜、蔥姜蒜,離在西安屯墾時的品種數量差遠了。

這樣的糧食產量,沂蒙根據的養活不了這么多的部隊,只能和日軍在平原地區開展糧食爭奪戰()。因此。必須大力改造種子,興修水利,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還要大力推廣玉米、紅薯種植,以粗糧代替細糧,保證糧食供應。

為了保證這幾大塊工作順利進行,劉一民要求黎玉組織人員認真研究,盡快成立財稅部門,用財稅手段調節根據地經濟;盡典組織土改委員會,參照陝西根據地政策。研究制定山東根據地土改政策,真正把農民變成我們抗日的主力軍。

劉一民說了許多,黎玉記了許多。最後。黎玉說:「劉書記,你說的很好,我聽說你曾寫過一個陝西根據地建設方案,中央就是依據你的這個方案一步步組織根據地建設的,能不聰把這個。方案拿來,讓我們參照執行?」

劉一民說可以,不過山東畢竟和陝西不同,那里是大後方,一般情況下比較安全。山東是抗日前線,有些在陝西搞的政策在山東就得重新斟酌。比如土改,山東這地方現在已全面淪陷,偽政權相繼建立,許多頭面人物、地主都當了漢奸。這本來是個好事,為土改掃清了部分障礙。但是,如果全部沒收地主土地的話,容易把那些搖擺不定的地主推向反面,還容易讓積極支持抗日的地主寒心。這個問題必須得認真研究。

兩個人商量完,黎玉就告辭了。劉一民正想著讓李小帥去看看有沒有津浦線作戰方面的情報。賀興華就送來了總部的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