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章徂徠之春(1 / 2)

榮桓率山東局和軍區機關挺講沂蒙山腹地後,劉民有勵率領警衛一營轉移到了但徠村()。

租徠村雖然地處深山,卻大大有名。

村東南兩公里地,是宋代大學者石介、孫復創辦的書館作書房,金代文壇領袖黨懷英在此著有《竹溪集》。不過黨懷英此人雖然文學、書法成就極高,官聲也好,做到了金朝翰林學士承旨,但因為他與辛棄疾是同窗,辛棄疾動起義抵抗侵略者,起義後歸宋,而他卻屈身事仇,兩個人選擇的道路不通。作品中的境界自然也不同。辛棄疾成了南宋代表詞人,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崇高地位,而藝術修養與辛棄疾不相上下、書法作品更勝一籌、官做的更大的黨懷英,則很少有人知道。

此時,作書房建築多已拐塌,僅留玉帝閣和和茅草頂的偏房。

作書房南的玲瓏山上。有走神洞,也叫野人洞。此洞洞口在懸崖峭壁上,很隱蔽。洞內有上下兩條道。上層道穿山而過,下層道深部見底,還沒有人走到盡頭過。傳說這里是太上老君修道的地方,也是唐代王希夷隱居的地方。太上老君的事跡屬神話,不可考,但王希夷肥歲受唐玄宗接見、封為博士的事情,則史有明載。

歷史匕,泰安縣抗日民主政府就曾經在走神洞駐扎,村里的婦委會主任於秀泉挪動著一雙小腳為八路軍站崗放哨、傳刨情報、籌措軍糧。補洗軍衣,給傷員喂湯喂葯,成了沂蒙人民支援子弟兵和抗日政權的一個縮影。

這但徠村雖然有名,可名氣不能當飯吃。小村子;面環山一面臨河,風景很美。但這個時候的中國人,吃糠咽菜還填不飽肚子,哪里會有人去欣賞風景。有那功夫還想去挑擔柴到山下大戶人家或大漢口去換點口糧,因為山村不缺風景,缺地缺糧食,村民們一年四季倒有三季是靠山里的野菜、野果度日的。

在但徠村,劉一民靜下心來,寫出了《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建設問題》。文章分幾部分,第一部分依據繳獲的資料和他後世查閱過的資料,對山東全省的銀行業、工業,手工業、礦山資源、農業、水利、交通等進行了概略分析()。第二部分專門論述了建立根據地財稅體系、抓經濟建設對堅持持久抗戰的意義。第;部分是如何隱蔽開礦產資源,重點是煤炭、鋼鐵、黃金的開采。第四部分是如何建立財稅體系,提出創辦渤海銀行,成立各級稅務松構。第四部分專門論述展農業生產問題,把興修水利、良種培育、推行一年兩熟、育肥施肥、改進農作工具、植樹造林、擴大蔬菜生產等都進行了詳細論述。第五部分專題論述如何開通商路。

這篇文章,劉一民很用心,一直寫了三天才算脫稿。蔡中看後,拉著劉一民的手直摸,說是也不見手上有老繭,怎么還懂農業和林業生產呢?

寫完了《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建設問題、山東抗日根據地縣區武裝建設指導意見五篇文章,讓蔡中派專人將文稿送交羅榮桓和黎玉,請他們認真研究修改,逐項組織實施。

這六篇文章成了根據地建設的指導性文章,也是山東各根據地培干部的主要教材,後來中央專門轉各地參考學習。當然,這是後話。

這天晚上,李小帥和黃文虎有點扭扭捏捏地向劉一民報告,說是警衛一連今天晚上要組織組徠村的鄉親們選舉村長、民兵隊長、婦委會主任,請他去指導。

警衛團這段時間部隊調動比較頻繁,先是張海濤組建東進支隊時抽走了二營和補充營,從編練司令部補充了部分戰士才保證了警衛團三個營的建制。接著王南湖組建魯東南支隊又抽走了警衛三營,干部抽走的更多。現在警衛團只有兩個營,李小帥和黃文虎已經提拔為警衛一連的連長和指導員了。

劉一民看了看兩個人。知道他們雖然都是老紅軍戰士,但在自己身邊工作,提拔慢了點,也有心看看兩個人的進步情況,很爽快地就答

了。

月色融融,春風習習。

在八路軍干部戰士的組織下()。組徠村的村民們第一次集合起來開會,許多老鄉都感到很新鮮。孩子們更是撒了歡兒,瘋玩捉迷藏,比過年還開心。

李扛帥和黃文虎兩個跟著劉一民學的多了,會議竟然組織的有板有眼。

黃文虎這家伙性格該諧。上來就說:「老鄉們,我們是**領導的八路軍,就是原先鬧紅的紅軍。是我們窮人的隊伍。我們到組徠山區是為了打鬼子,前一段時間在大漢口把小鬼子揍得尋不著爹媽的英雄好漢就是我們。我們要把鄉親們組織起來,帶領大家一起打鬼子。把鬼子趕回東洋到他媽媽懷里吃奶去。」

這話一說,男人們都是哈哈大笑,婦女們卻低著頭小聲嘀咕不知羞臊。

黃文虎只聽見了男人們的笑聲,沒有聽見婦女們的嘀咕,繼續說道:「要想把鬼子趕出中國去。光靠我們的隊伍還不行,必須得大家伙團結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和鬼子斗才行。」

其實,黃文虎根本就不用講這些大道理,但徠山起義後,四支隊就駐在這但徠山區,村子里還有後生參軍,老鄉們早就知道抗日救國的道理了。加上這幾天劉一民埋頭寫文章,蔡中抓僂機會組織戰士們在周圍的幾個村子挨家挨戶動群眾。道理論了一籮筐。

果然,一個小伙站起來喊道:「黃指導,你別講大道理了,這些我們都懂。趕緊選村長吧,選出村長好領著我們打鬼子!」

坐著的老鄉們馬上就是一陣亂哄哄的議論。

黃文虎一看,覺得自己羅嗦了,直接就喊戰士們在桌子上擺了三個碗,每個碗下面壓著一張紙條。分別寫著三個候選人的名字。又在一邊的地上放了一個半斗,里面放著豆子。然後就讓村民們排隊上前,每個人從半斗。引泣巨子。投到自只選中的候選人的碗里。雖然民國已經成立了二十七年了,國民政府也一直宣傳民權,但鄉村里的區長、鄉長、保長都是一些有勢力的人當,什么時候能輪著老百姓選自己信任的人()。

一看八路軍是真的讓自己選村長,在場的老鄉們都認真了,沒有一個人說話,排著隊靜靜地走上前去,從半斗里取豆,再投到自己樂意選的候選人的碗里。然後就退下來靜靜地坐在地上,等八路軍干部宣布選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