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八章東風惡(1 / 2)

蔣介石接到安慶丟失報告後,給楊森來了其報,上面只有兩句話:「未經力戰,輕棄名城」軍令部長徐永昌在給第二十七集團軍駐鄂辦事處主任的電稿中,除了引用蔣介石的「未經力戰,輕棄名城」兩句話外,警告楊森「努力前途」楊森這時顧不上那么多()。忙著指揮部隊撤往潛山。待稍微覺得安全一點了,就慌忙給統帥部回電,說是由於徐源泉集團軍隨意撤退,暴露側翼,才導致安慶不守。

蔣介石沒有理會楊森的辯解。命令他側擊日軍,使日軍不能全力西進。同時,蔣介石命令出動飛機轟炸安慶機場,意圖摧毀機場,不讓鬼子使用機場。

日軍方面,攻占安慶後。先把機場利用了起來。幾十架飛機降落在機場,從補給艦上迅補充油料和彈葯,讓機場迅起用。等**飛機飛來轟炸時,日軍飛機已經可以起飛迎敵了。雙方在安慶上空拼命搏殺。

不料,安慶丟失僅僅是開了個頭。

東久爾宮捻彥王死後,裕仁天皇一怒之下撤銷了第二軍番號,將原屬第二軍指揮的第三師團、第十三師團、第十六師團劃歸第十一軍指揮。現在,岡村寧次指揮的十一軍規模極為龐大,計有第三師團、第六師團、第九師團、第十三師團、第十六師團、第二十七師團、第一o一師團、第一o六師團、波田支隊等八個師團一個旅團級的支隊。

第十一軍追擊八路軍教導師主力在蘇中撲空後,由於劉建立率教二旅、魯西警備旅、魯西南警備旅在蚌掉附近大打大鬧,就掉頭向西,撲向了津浦線。結果日軍又一次撲空,網村寧次雖然智謀深沉,但接連被八路軍教導師愚弄教,內心的怒火早已經被燒得老高老高的了。

接到大本營動武漢攻略戰的命令後,網村寧次抓緊時間休整部隊、補充彈葯糧食。等主力完成補充後,岡村寧次再也忍不住了,馬上就指揮第十一軍兵分兩路。一路沿長江北岸和大別山南麓之間西進,一路沿大別山北麓西進,企圖合擊武漢。

煙俊六和大本營比網村寧次考慮的更周密()。除了命令海軍組織艦隊沿江西進外,煙俊六指揮長江南岸日軍開始沿南岸西進,策應第十一軍作戰。大本營更命令華北方面軍迅部署,以第五師團、第十四師團為主力,重返豫東戰場,攻占開封、鄭州、洛陽。同時命令完成補充的第一軍,在山西展開掃盪作戰,鞏固交通線,牽制山西方面的八路軍、晉綏軍和中條山的衛立煌集團。命令崗部直三郎調集部隊,鞏固豫北形勢,做好渡河南下作戰,夾擊豫東中**隊的准備。

這樣一來,等於是從長江到整個華北,日軍開始全線進攻了。

高敬亭和劉一民分手後,趕回了皖中的舒城,向部隊傳達了劉一民的指示,並通過電台向新四軍軍部報告了和教導師騎兵旅會師以及見到**山東局書記、教導師師長劉一民的情況,對教導師給予的補充物資品種數量也都進行了報告。然後報告說按照劉一民同志的分析,新四軍主力應該東進蘇中開創根據地,請求批准四支隊主力東進。

都是**領導的部隊,相互之間互相支援是應該的。因此,軍部回復高敬亭的電報中對教導師補給一事沒有提,對四支隊主力東進也給予了批准。但是提出眼前日軍主力雲集蘇中和皖東,不是最佳時機。最好等日軍下一步作戰意圖暴露後,再行東進。

高敬亭接到軍部電報後還沒有來得及研究,日軍大軍就撲向了津浦路。這個時候就是想東進也不可能了,高敬亭只好率領部隊在皖中活動,一邊宣傳動群眾,動員堅壁清野,一邊監視合肥日軍動向。

月3日早晨,在桃溪地區活動的四支隊七團,突然與日軍遭遇。

高敬亭開始以為是合肥日軍下鄉掃盪的,接到七團團長楊克志報告後就命令部隊集中,准備好好教鬼子一下。但是網下完命令就接到了楊克志的第二次報告,日軍是大部隊,大約有刃。多人,看番號是日軍第十三師團。

高敬亭不敢大意,馬上命令前出部隊立即後縮,並命令四支隊其它部隊立即預設陣地,准備接應七團後撤。

高敬導的部署沒有錯,但是日軍這次是大動作,第十三師團與第六師團從合肥出,形成兩支攻擊箭頭快推進,兵分數路向六安攻擊()。

等七團撤下來的時候,日軍先頭部隊已經撲了上來。從望遠鏡里可以看到遠處兩翼已經出現鬼子坦克、裝甲車和騎兵的身影。媽的小小鬼子企圖不竟然想從兩翼迂回包老子的餃子,也不打聽打聽我高敬亭是什么人!

高敬亭一看這架勢,就知道如果不當機立斷,一旦被鬼子合圍,就是想突出去恐怕也要付出重大傷亡了。

高敬亭馬上下令部隊撤退,先避開鬼子鋒芒再做打算。

撤退命令下達了,但是鬼子是精銳部隊,追擊度快,一直粘住四支隊七團的後衛。好在四支隊老紅軍成分高,又得到了教導師的補給,部隊戰斗力強,高敬亭也不害的,馬上命令各部隊以連、營為單位,快後撤,務必擺脫小鬼子。

四支隊主力是堅持大別山的老紅軍和補充的桂東老紅軍,論起撤退,那絕對是拿手好戲。加上地形熟悉,所以高敬亭的命令一下。四支隊就分成一股股小部隊,很快就脫離了與鬼子的接觸。

擺脫小鬼子後,高敬亭想來想去,感覺日軍既不是一般的下鄉掃盪,也不是沖著四支隊來的,看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坦克的架勢小鬼子一定是有重大的戰略圖謀。而且當面的日軍只有互四多人,分明是一個聯隊。但是看日軍出動飛機的數量,那絕對不是只為了掩護這支日軍的,很可能這只是日軍的一支州業「回部隊,日軍豐力應該在舒城以北六而且就是鬼子十貶斤…剛眾一個聯隊,那也是有坦克、裝甲車、汽車、騎兵,裝備絕對一流,一遇四支隊,也不管四支隊有多少兵力,馬上就分兵迂回包抄,意圖全殲我軍。說明日軍後面還有強大的後續部隊,很快就能增援上來。看來,日軍是要合圍六安,或者是奔霍山去的。

高敬亭是紅軍名將,能夠獨立堅持大別山斗爭,自然有一定戰略觀念。見過劉一民後。又知道了日軍必定會攻占武漢,而六安、霍山都是大別山南蔫的軍事重鎮,日軍要想攻擊武漢,這些地方是必然要攻占的()。

高敬亭不敢怠慢,馬上向新四軍軍部報告敵情,同時向駐守六安和安慶的**報告,直接說日軍要攻占六安、霍山,目的是要直指武漢。

六安位於安徽西部、大別山北蔫,是名副其實的戰略要地。古詩贊曰:「屏障東南水陸通,六安不與別州同。山環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紅軍時期徐向前指揮紅四方面軍動的蘇家埠戰役就生在這里。

此時駐守六安的是5軍,駐守霍山的是引軍,駐守商城的是刀軍。

接到新四軍報告後,李宗仁馬上期只到大戰來臨,嚴令各部隊節節抗擊消耗敵人,但絕不死守城池,一切以遲滯敵人進攻、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的。戰法上,選擇與我有利地形,運動戰和阻擊戰相結合,與敵作持久纏斗。李宗仁只所以下達這樣的命令,那都是在徐州受劉一民啟的結果,知道與日軍打正規陣地戰,只能將我軍主力消耗於日軍的飛機大炮下。還不如選擇戰場,利用地形抵消一部分日軍的火力強度。

這個時候,各地警報相繼傳來,在武漢的蔣介石已經判明,日軍開始動攻占武漢的大戰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