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八章 血雨飄來濕戰袍(二)(1 / 2)

日軍侵華以來,不知道打了多少次圍城之戰,占領了多少座中華名城。象眼前的濟南,日軍就占領過兩次。一次是1928年蔣介石率軍北伐攻占濟南,日軍為了阻止中國統一,派第六師團侵入山東,妄圖阻止北伐軍北伐,在濟南制造了駭人聽聞的五三慘案,屠殺中**民一萬七千余人,並一度將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困在濟南城內。第二次是日本全面侵華後的1937年12月,韓復渠不戰而逃,日軍第十師團順利攻占濟南。小鬼子在濟南各城門樓子上的合影照,刊登在日本各大報刊雜志上,侵略者魔鬼一般得意的笑,至今仍在濟南城牆上的磚縫石頭縫里回盪著。

1938年11月9日,是農歷戌寅年、壬戌月、乙巳日,也就是農歷九月十八日,剛剛立冬。

十五月亮十六圓,到了十八,月兒就變得有幾分殘破不全了。

這樣的晚上,有利於大部隊行動。

圍城作戰,圍城的一方必然是兵力強大的一方,也就是以大勝小、以強凌弱。

現在,是強大的八路軍教導師圍上了濟南城。

在炮群對王舍人庄一線日軍陣地發起飽和炮擊後,教一旅旅長高原就下達了攻擊命令,王大湖教一團、趙大河教二團的坦克率先駛出了隱蔽陣地,指導著裝甲車、汽車、騎兵、步兵,碾過小鬼子陣地,朝著濟南城疾駛而去。

從王舍人庄到濟南城東面的永固門、永靖門距離很短,教一團、教二團僅僅用了20來分鍾就趕到了。

第三十五師團長關龜治哪里會想到八路軍到的這么快,連連接城門的橋梁都來不及炸,急的不停地命令野炮兵第三十五聯隊開炮,阻止八路軍攻城。

第三十五野炮兵聯隊,共有三十六門野炮,比常設師團少了一個山炮大隊。

在關龜治想來,八路軍雖然有航空隊,但他們夜晚不能出動,白天又有強大的華北方面軍航空集團提供足夠的空中掩護,他的野炮陣地設在哪里都是安全的。因而,本照以濟南老城和新城為防御核心的原則,關龜治把三個野炮大隊全部擺在了城內,借助城牆掩護構築陣地,各步兵大隊的步兵炮、擲彈筒則全部上城牆,形成了遠近搭配、照顧四方的炮火覆蓋網。

之所以這樣部署,主要是關龜治相信了谷壽夫的話,八路軍是不會毀壞城市建築的。

日軍大炮一開火,疾馳而來的八路軍車隊就不得不迅速分散。那終究是大炮,一顆炮彈就有可能掀翻一輛汽車。這不,教二團的一輛汽車就被小鬼子的炮彈擊中,車上的戰士全炸翻到了車下。

按照作戰計劃,教一旅的任務是從東北和東面攻擊,利用裝甲優勢,搶在鬼子炸橋前突破城門,殺進城去。

一見日軍實施炮火攔阻,而自己的炮群還沒有跟上來,高原馬上命令停止前進,向後撤離,部隊疏散,躲避鬼子炮火,以團為單位編組部隊,准備攻城器械,等待強攻。

從紅十八團開始,高原是沿著一營長、警衛一團長、紅11師師長、教一旅旅長的路線一路升上來的,不斷率領著劉一民手下戰斗力最強的部隊。本來,中央警衛師升格成紅七軍團時,中央警衛師的幾個團長資歷都有點淺,象張洪濤、陳大勇、洪超遠他們都沒能擔任三個師的師長,而是讓劉建立、李清去當了紅12師、紅13師師長,戰斗力最強的紅11師,劉一民連想都沒有想,間接上報中央任命高原擔任師長,這里面包含著太多的信任。這一點,不但高原清楚,所有的干部都清楚。

當干部當到頭等主力旅旅長的份上,打仗就不是看勇敢不勇敢,而是要看指揮水平了。

既然日軍沒有來得及炸毀永固門、永靖門外外壕上的橋梁,說明日軍從一開始就沒有想到我軍攻擊速度這么快,現在他們再想炸橋也來不及了,只需小鬼子敢露頭,出來一個消滅一個。

要是在沒有摧毀鬼子重火力前貿然發動攻城,戰士們就暴露在小鬼子的火力下,那自己這些百戰精銳就可能在濟南城外鋪滿屍體。

李昌指揮的炮群很快就上來了,他們的炮車都是馱馬牽引,速度自然是比不上汽車,但也不算太慢。要打濟南了,哪一個戰士不興奮?馭手們自然是把馬打得跑的分快。

李昌雖說有時候愛和劉一民開玩笑,沒大沒小,但真的論起來,恐怕他就是教導師里最聰明的人了,每一次和劉一民嬉鬧都能得到點實惠。這家伙精明著呢

接近東門的時候,李昌手一揮就下達了命令,騎兵旅炮兵團帶著配屬炮兵部隊尾隨騎兵旅西進,其它三個炮群全部留了下來。因為李昌發覺自己原先的計劃需要調整,只需集中炮火先把東門、東北門炸開,讓精銳的教一旅攻進城去,這濟南城的小鬼子就完了。

鬼子的大炮在不停的炮擊,逼得教一團、教二團把車燈都熄滅了,高原等的不耐煩,敦促李昌快點快點再快點,他已經等不及了。

八路軍炮群沒有汽車,他們的大炮是馬拉的,運送炮彈的都是膠**車,趁著月光就能夠快速行軍。小鬼子的炮兵不知道克星已到,死神正在他們頭頂跳舞,還以為他們的炮擊效果很好,還在不停地炮擊。不過,他們轉移了炮擊方向,開始對濟南城東南、南面、西面炮擊,因為日軍炮兵觀測手們發覺,八路軍大部隊正向這些地方迂回前進,不用說是要四面合圍濟南城了。

八路軍炮兵旅歷經大戰檢驗,不但形成了一整套的干部教育、炮兵技術培訓體系,就是實戰經驗也比第三十五師團野炮兵聯隊要豐富的多。這是晚上,日軍炮兵不停地開炮,等於是在為八路軍標注炮擊方位、坐標。

李昌在蘇聯留學時學的就是炮兵,教導師的炮兵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無一不是李昌親身培訓出來的,那是正兒八經受過炮兵專業教育的,可不是什么土包子。現在已經用不著李昌親身測算距離、風速啊這些具體數據了,那都是各炮兵團技術干部的活兒。

在炮群建立陣地的空擋,高原也完成了教一旅的部隊編組和火力配置,決定教一團、教二團幾十輛坦克一字排開,對著城牆、城門猛轟,全旅所有的飛雷炮、步兵炮、迫擊炮、擲彈筒、重機槍,處理城牆上的鬼子火力點,配合李昌的炮群,要在永固門、永靖門之間,炸開缺口,然後以坦克為先導,教一團、教二團、教三團、新一團全部殺進城去。進城後,快速肅清鬼子在外城的防守兵力,讓炮群進城,間接攻擊內城城門,直搗黃龍。控制內城後,再向西攻擊,以攻占商埠和鬼子飛機場為最終目的。

發起膠濟路戰役前,教導旅各部隊都接到了師參謀處的緊急培訓任務,就是演練步坦協同戰術。對教導師各主力旅的干部們來說,這是老戰術,劉一民師長早在西安編寫的紅軍步兵鍛煉綱要里就講的清清楚楚,北上抗日前的最後一次全師**武,就有這個科目演習。不過這次不同,增加了土坦克科目鍛煉。所謂土坦克,就是用一張方桌,上面蒙上冷水浸泡的被褥,讓鬼子的子彈打不透,能夠掩護戰士們快速攻擊前進。

鬼子野炮剛開始開炮的時候,谷壽夫和第三十五師團長關龜治站在內城城樓上看的清楚,炮擊效果不錯,八路軍的車隊被炸得迅速疏散,後面的騎兵也不得不繞過城牆向西面迂回,步兵也都熄滅了火把,向濟南四周分散開去。

當然,谷壽夫和關龜治都是日軍高級將領,不可能那么白痴,他們知道這些向濟南城四周分散的八路軍步兵、騎兵,不是簡單地躲避日軍的炮火,而是按進攻路線迂回,准備合圍濟南。

關龜治小心翼翼地向谷壽夫建議:「司令官閣下,是不是趁著土八路尚未合圍,派部隊護送司令官閣下趕往機場,那里還在皇軍控制之中,司令官閣下能夠乘飛機離開濟南。只需通知北平機場做好導航,安全降落應該沒問題。」

谷壽夫知道關龜治是害怕萬一八路軍打破濟南,自己留在這里目標太大,落入八路軍手中後讓大日本帝國再次蒙羞。

谷壽夫這個時候還不想走,他要賭一把,賭劉一民不會對濟南城大規模炮擊。要知道這可是古城,從劉一民攻占太原、濟南、青島、濰城等作戰情況看,他是很注意保護古建築和民居的,他頂多會對城牆開炮,把城牆炸塌。

谷壽夫不怕八路軍炸塌城牆,他還期盼著八路軍炸塌城牆後涌入缺口,好讓他集中炮火和兵力打反擊,消滅八路軍攻入缺口的部隊。